10個重點發展領域有7個半涉及裝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將成為中國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在過去的十多年中,裝備制造業在研發、設計、制造、服務多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產值規模穩居世界首位。
但裝備制造業的長期性、結構性、系統性矛盾也愈發突出,尤其是當前裝備制造業由規模擴張走向創新升級階段,中國經濟增長步入中高速發展期,裝備制造業的“疾病”如果不“根治”,將成為制約產業升級發展的重要瓶頸因素,也將進一步影響中國經濟發展。
四大病癥
一是“神經病”。裝備制造業領域的關鍵設計軟件、數字化設計與仿真分析軟件以及工業控制軟件等核心工業軟件水平較弱,高檔工業控制軟件仍然依賴進口,例如在高檔數控機床領域,國外品牌占據95%的市場份額。
第二是“心臟病”。這一點特別表現在汽車、船舶等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領域,我國缺乏發動機設計制造的核心技術。
第三是“關節炎”。我們在機械傳動領域的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跟不上主機發展的要求,配套能力薄弱,嚴重制約行業競爭力和創新力。
第四是“氣血不足”。主要表現為在裝備制造業的單品制造、極端制造領域可以實現世界先進水平,但是在部分復雜度高的產品領域尚沒有實現大批量制造和商業化運營。
四大病因
裝備制造業存在的“病癥”,可以從多個方向找到相關“病因”:
第一個方面是創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研發密度僅為1.5%,不足美國、德國等國的一半。裝備制造業的創新具有“全球創新,服務本地”的特點,我國裝備制造業開放型創新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多數企業對于國際創新資源的利用多側重于生產資源,對于創新資源的利用仍然缺乏經驗和工具。
第二個方面主要表現為產需協作不緊。很多裝備制造企業反映,企業和用戶之間的距離應更進一步,二者應形成深入有效的戰略合作關系,而這主要由裝備制造業的創新特點所決定。中國一些裝備行業由于產需對接比較好,企業與用戶走得比較近,近年來也實現了長足發展,比如工程機械、石油裝備、電氣裝備等。
第三個方面是基礎投入不足。由于我們國家此前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是規模擴張,長期對基礎領域重視不足,產業政策主要以支持整機生產和設備成套為主,對于基礎領域的支持力度不夠,這導致產業基礎薄弱并受制于人。
第四個方面是集成能力不足。系統集成與分包能力代表了一種價值鏈的掌控能力,是先進制造能力的集中體現。掌握系統集成能力,要求我們的企業能夠設計出復雜產品的產品構架,而非簡單裝配,要掌握產品系統設計的規則和語言。
最重要的是,前述因素并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緊密相關,盤根錯節。如裝備制造業的基礎領域薄弱,已嚴重制約我們產業創新能力,也妨礙了企業對于系統集成的理解。企業往往只能用國外的產品“搭積木”,產業創新高度也受制于其所能獲得的關鍵零部件的條件和水平。
來源:同興新約液壓
需要進一步了解本文信息,請點擊在線溝通或撥
打電話:010-52401598/5229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