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大山里性混乱生活,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118,黄色网址视频欧美,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她也啪

國內專業國資交易資訊網站

悉國資交易項目時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經資訊 > 高端制造

上海市高端裝備制造確立八大重要領域七大重點任務

 

  一、“十三五”主要目標

 

  2020年,開發一批標志性、帶動性強的重點產品和裝備,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實現一批高端裝備的工程化、產業化應用,力爭把上海高端裝備制造業打造成為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國際裝備產能合作主力軍、對接國家《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智能制造主陣地、對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的科技創新主戰場,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先行者和世界高端裝備制造的重要基地,積極參與全球裝備制造業的競爭與合作。

 

  到2020年,基本實現以下目標:產業保持平穩增長,裝備制造業增速快于全市工業平均水平,裝備制造業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0%左右。創新突破能力顯著增強,開發300項具有引領帶動作用、市場潛力大的首臺(套)高端裝備,爭取創建10個以上國家級研發、測試等功能性平臺。智能轉型明顯提速,裝備智能化程度顯著提高,支撐智能制造應用“十百千”工程建設,即培育10家引領性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建設100家示范性智能工廠,帶動100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轉型。產業布局更加優化,建設臨港裝備、長興島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民用航空等3個世界級高端裝備產業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專業化特色的產業園區。

 

  二、“十三五”重點領域

 

  1、智能制造裝備

 

  聚焦智能制造核心關鍵環節瓶頸,推進智能制造裝備集成應用,加速自主化突破和產業化發展。到2020年,智能制造裝備產值達到2050億元。

 

  機器人。以智能升級、突破瓶頸為重點,堅持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并舉,重點發弧焊機器人、真空(潔凈)機器人、全自主編程智能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消防救援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務機器人、智能護理機器人等標志性產品;開展自主聯合攻關,突破高精密減速器、高性能機器人專用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傳感器、末端執行器等關鍵零部件;推進系統集成及應用示范,在汽車、電子、醫療、家政等重點領域推廣機器人示范應用。

 

  增材制造裝備。以產用聯動、搶占高端為重點,加強增材制造專用材料、工藝技術與裝備的結合,大力發展鈦合金、高強鋁合金、高溫合金等金屬增材制造裝備,非合金工程材料、復合材料等非金屬增材制造裝備,以及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掃描振鏡、光束整形、高速掃描、高精度噴嘴和噴頭及智能設計與專用控制軟件,加快增材制造裝備在汽車、醫療、航空航天等領域應用,探索商業模式創新。

 

  高檔數控機床。以做精做強、形成特色為重點,重點開發高速、精密、智能、復合、多軸聯動并具備網絡通信等功能的高檔數控曲軸磨床、復合磨削中心、高速精密五軸加工中心、復雜結構件機器人數控加工中心等高檔數控加工機床;重點發展攪拌摩擦點焊裝備、自動鉆鉚裝備等高檔數控特種機床;突破高檔數控系統,形成數控機床系統解決方案。

 

  控制傳感與儀器儀表。以突破技術、加強互聯為重點,大力發展軌道交通通信信號與控制系統、火電和核電DCS系統及其他裝備領域的自動控制系統;重點發展高性能光纖傳感器、微機電系統傳感器、視覺傳感器及智能測量儀表、數據采集板卡等;大力發展科研分析儀器及設備,加強工業系統互聯,推進生產制造設備聯網和智能管控,支持智能檢測與物流裝備發展。

 

  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以擴大應用、做大規模為重點,大力發展輕型高速堆垛機、高速智能分揀機、高速托盤輸送機、高參數自動化立體倉庫、高速大容量輸送與分揀成套裝備、車間物流智能化成套裝備。

 

  智能制造系統集成。以發揮優勢、擴大應用為重點,面向建設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的需求,支持發展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業務。圍繞機械、汽車、電子、醫藥、輕工、航空航天、化工、鋼鐵等領域,加快培育一批優秀的行業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2高端能源裝備

 

  推進能源裝備往高端化、數字化、自主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優勢領域由國內“領跑者”向全球“并行者”甚至“領跑者”轉變。到2020年,高端能源裝備產值達到1500億元。

 

  核電裝備。以突破核心、集成發展為重點,發揮產業鏈完整的優勢,自主研制AP1000、高溫氣冷堆中的關鍵裝備,重點發展“華龍一號”配套裝備和技術,跟蹤開發快中子堆、釷基熔鹽堆、小型堆等下一代核電裝備;突破數字化核級安全保護控制系統、核級儀控等關鍵配套設備核心瓶頸;發展基于核電裝備的核島和常規島設備成套和集成供應,實現核電裝備設計、制造、運營與服務之間的集成發展。

 

  氣電裝備。以攻關突破、形成系列為重點,加強國際合作,加快建成燃機技術平臺和研發中心;實現F級325MW和H級400MW燃氣輪機的國產化和聯合研制;積極爭取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等落戶,建設動平衡試驗、軸系試驗和燃燒試驗等服務平臺;開發1.5-5.7MW等級燃機、30-60MW等級燃機,形成涵蓋輕型燃機與重型燃機的燃機產品系列。

 

  智能電網與分布式能源裝備。以突破瓶頸、示范帶動為重點,開發新能源接入的大功率變流器、控制器等智能電網核心器件,發展智能變電站一體化監控系統、先進儲能裝置等;重點突破二代高溫超導帶材及制造裝備,發展燃氣內燃機、微小型燃氣輪機等分布式能源生產設備,開發能源管理、智能家居、遠程通信等需求側管理設備。

 

  高效清潔煤電裝備。以保持一流、穩定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二次再熱超超臨界發電機組、先進的700℃超超臨界機組、高參數新型循環流化床燃煤鍋爐、IGCC關鍵單元技術及裝備等;大力發展和推廣基于大數據的煤電站遠程診斷系統。

 

  風電裝備。以海上領先、陸上先進為重點,突破和提升6MW大型平臺直驅海上風機的整機、關鍵零部件技術,研制8MW平臺直驅海上風機;支持本地風電制造企業由單一風電制造向“風電制造風場運營工程服務”轉型;加快發展海上風電起重、運輸、安裝船及附屬設備,建設一批國家級的風能勘探設計、海上風電裝備質量監督檢驗等公共服務平臺。

 

  太陽能裝備。以主攻高端,替代進口為重點,突破還原爐、單晶爐、N型晶硅電池、高效光伏組件等光伏工藝裝備,建設國家光伏檢測重點實驗室和光伏技術公共研發平臺;開發定日鏡、吸熱器、熔融鹽蓄熱、熱發電汽輪機及輔機、鏡廠控制及整廠控制系統等太陽能熱發電裝備;推進光伏電站的示范應用、咨詢設計、建造運營、維修維護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3高端醫療裝備

 

  以信息技術和醫療服務帶動高端醫療裝備的產業化發展,以影像診斷裝備為突破點帶動鏈條化、高端化發展。到2020年,高端醫療裝備產值達到400億元。

 

  影像診斷裝備。以龍頭引領、點上突破為重點,自主突破發展數字化X射線成像、計算機斷層掃描儀、磁共振、分子影像、超聲波診斷儀等影像裝備,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與國際巨頭比肩的裝備產品。

 

  治療與康復裝備。以自主創新、加強合作為重點,加快發展質子重離子刀、醫用機器人等治療裝備、輔助照顧患者日常生活的看護機器人與上下肢康復及康復評估系統等康復裝備;開發生命支持呼吸機、數字一體化手術室、心電監護設備、精密醫療器械、神經導航系統等新型應急救援裝備。

 

  制藥專用裝備。以自主創新、形成特色為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制造裝備、中藥提純裝備、腦神經和腦認知相關設備以及醫藥制造自主化專用裝備等。

 

  同時,打造基于大數據的客戶“云”平臺,支持診斷裝備的預測型維護,支持用戶的遠程自主化自動化診斷,實現以大數據應用為依托的智能診斷、重大疾病早篩和精準治療;推進形成面向區醫院的醫療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促進區域醫療信息之間的共享。

 

  4微電子與光電子裝備

 

  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形成研發和產業化的良性互動。到2020年,微電子與光電子裝備產值達到50億元。

 

  微電子裝備。以自主研發、打破壟斷為重點,發展22-20nm及16-14nm介質刻蝕設備、12英寸硅通孔刻蝕設備、20-14nm電感式等離子體源刻蝕機、封裝用等離子體硅片切割機;開發用于8-12英寸硅片TSV工藝的3D先進封裝光刻機;開發應用于3D封裝的高深寬比TSV鍍銅設備;開發12英寸45-22納米自動光學圖形缺陷檢測設備、45-22nm低能大束流離子注入機、3D芯片封裝植球設備。

 

  光電子裝備。以加快研制、縮小代差為重點,開發6代及以上AM-OLED高精度曝光機,下一代離子注入機,等離子體增強型化學氣相沉積設備,準分子激光退火設備;發展激光封裝、激光剝離、薄膜封裝、自動光學檢測OLED檢測儀器等關鍵設備。

 

  5先進軌道交通裝備

 

  抓住軌道交通新一輪發展機遇,整合各方資源,提升上海軌道交通裝備的集成創新能力。到2020年,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值達到50億元。

 

  城市軌道交通裝備。以自主研發、差異化發展為重點,發展城市軌道交通以及現代有軌電車的車輛生產與維修維護;開發自主化的軌道交通制動、低地板輕軌車輛液壓制動系統;發展軌道交通列車輔助追蹤預警系統;大力發展盾構等軌道交通施工設備。

 

  軌道交通控制系統。以自主創新、示范引領為重點,發展城市軌道交通CBTC信號系統、有軌電車通信信號系統,以及城市軌道交通、有軌電車綜合監控與運營管理系統、電子軌道高級輔助駕駛與智能道路控制系統。

 

  6節能環保裝備指導思想

 

  對接國家要求,提升環保、節能、資源綜合利用裝備供給水平,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強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加快轉化,全面提升裝備產品的綠色競爭力,推動制造業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到2020年,節能環保裝備產值達到300億元。

 

  先進環保。以技術攻關、集成發展為重點,開發城鎮污水箱式處理系統、深度脫氮除磷一體化裝備、膜法重金屬脫除裝備和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成套處理裝備等水處理關鍵裝備;提升在燃煤電廠、垃圾焚燒爐等設施的煙氣脫硫脫硝除塵技術集成和成套服務能力,推動機動車尾氣凈化裝備材料及實時監測等關鍵技術的國產化;研發土壤修復成套裝備,發展大型垃圾焚燒設施爐排系統和垃圾滲濾液處理、生活垃圾焚燒及其煙氣處理系統成套設備。

 

  高效節能。以試點培育、高端引領為重點,培育超超臨界電站鍋爐、燃氣鍋爐、納米紅外線圈電熱、煙氣余熱有機朗肯循環發電、兆瓦級高溫超導變壓器等高效節能裝備,推進非晶合金變壓器、永磁變頻控制、高效換熱器等節能裝備技術的產業化示范和規模化應用;支持發展大容量高壓變頻器、非晶合金變壓器等節能機電產品。

 

  資源循環利用。以高端突破、調整提升為重點,突破大型化、精細化、成套化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裝備,積極開發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分選設備、污泥消化與干化處理設備、金屬廢料的加工處理設備。

 

  7高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

 

  率先建成我國現代船舶工業體系,構建規模實力雄厚、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結構優化的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體系,成為我國高端船舶產業的龍頭基地和有全球影響力的研發中心和建造中心之一。到2020年,高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產值達到1300億元。

 

  高技術船舶。以聚焦高端、發展配套為重點,發展LNG船、LPG船、高檔化學品船、豪華客滾船、豪華游船、萬箱以上集裝箱船、冰區加強型船舶、大型工程船、大型公務船、科學考察船及高性能遠洋漁船、豪華游艇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突破滿足新船能效設計指數(EEDI)和IMOTierⅢ排放要求的節能、環保、智能型船用中低速柴油機及其關鍵零部件(如,電控模塊、共軌系統、電子調速器、大型排氣閥桿、大型薄壁軸瓦等);發展船用鍋爐、油水分離機、壓載水處理系統、液化天然氣船用雙燃料發動機、吊艙推進器、大型高效噴水推進裝置、大功率中高壓發電機、船舶通訊導航及自動化系統等船舶配套設備。

 

  海洋工程裝備。以深海開發、系統配套為重點,提升半潛式和自升式鉆井/生產平臺、鉆井船、深海浮式生產儲卸裝置(FPSO)等油氣勘探開發裝備的設計建造實力,突破浮式天然氣儲卸和再氣化裝置(LNG-FRSU)、浮式天然氣生產儲卸裝置(LNG—FPSO)等前沿型裝備空白;開發鉆井、水下生產、動力定位、海洋平臺控制、油氣水處理等核心系統和配套設備,發展全自動碼頭及新一代港口機械,拓展全球港機服務鏈。

 

  8、航空航天裝備

 

  推進民用干支線客機、航空發動機和系統/部件/組件的研制與產業化發展,構建產學研用有機結合的創新型民用航空產業體系,逐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到2020年,航空航天裝備產值達到1050億元。

 

  航空產業。以加快布局、提升配套為重點,推進ARJ21-700新支線客機產業化、規模化、系列化發展;加快C919大型客機研制、生產、適航和交付,力爭投入航線運營;完成雙通道干線客機詳細設計,開展結構件制造與分系統驗證試驗;推進機載設備及系統研制,構建關鍵零部件、航空材料配套體系;突破商用航空發動機研制關鍵技術,完成單通道干線客機發動機技術驗證機研制和驗證,開展CJ-1000A和雙通道干線客機發動機技術驗證機研制;務實發展通用航空產業,提升飛行控制地面保障設施能級,布局無人機產業鏈;進一步提升航空維修能力。

 

  航天產業。以前瞻布局、構建體系為重點,大力發展新一代運載火箭、應用衛星平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和空間安全與維護等領域的研發制造;加快推進航天型號制造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提高核心元器件和關鍵基礎材料自主保障能力;促進航天技術轉化和空間技術應用,推動以智慧能源、智能裝備為重點的航天技術應用和相關服務業發展。

 

  “十三五”重點任務

 

  1、首臺突破工程

 

  聚焦《中國制造2025》和上海高端裝備制造業重點領域,研制突破一批對產業與應用具有重大帶動和戰略引領作用的標志性高端裝備,掌握一批高端裝備設計制造關鍵核心和共性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部分高端裝備質量和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動一批首臺(套)高端裝備在關鍵領域、重大工程實現應用,滿足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生產生活和國防建設需求。

 

  2產業創新工程

 

  將高端裝備納入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尤其是產業創新的重點領域,圍繞航空發動機與重型燃氣輪、高端影像裝備、豪華郵輪、微電子及光電子裝備、新一代核電等重點領域的技術攻關需求,加強產業部門與科技部門對接,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和引導裝備研制企業與用戶、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單位開展聯合攻關,加快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示范應用項目,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

 

  3智能轉型工程

 

  加快智能制造發展應用步伐,大力推進軟硬一體、網絡互聯、平臺支撐、數據驅動、應用示范“五位一體”的融合創新。面向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需求,培育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動汽車、機械、電子、醫藥、化工、輕紡等領域建設一批示范性智能工廠或數字化車間。推進電梯、工程機械、風電、光伏等領域重點企業建設產品數據采集、智慧識別、實時定位、遠程監控和在線診斷等智能服務平臺。

 

  4裝備強基工程

 

  加大對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領域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支持開展技術攻關、技術改造,推動裝備整機企業和零部件企業聯動,集中資源解決長期制約高端裝備發展的零部件關鍵問題,推動首臺套應用。建設檢測認證、知識產權、云計算、大數據等一批高端裝備零部件平臺,培育一批高端裝備零部件細分領域的國內乃至國際的“隱形冠軍”。推進高端裝備零部件軍民融合發展,聯合攻關制約零部件發展的瓶頸問題。

 

  5軟硬一體工程

 

  加強傳感器、數控系統及工業軟件在高端裝備中的集成應用,大力發展具有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提升裝備性能。大力發展高實時性高可靠性嵌入式系統軟件,建立高端裝備的大數據與云計算平臺,發展工業機器人、高端醫療裝備、電梯、發電設備等領域的遠程監控、故障與維護系統。

 

  6平臺支撐工程

 

  圍繞試驗驗證、計量檢測、認證認可、標準制(修)訂等高端裝備所需的技術基礎支撐,創建一批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推進重型燃氣輪機試驗驗證中心、機器人測試和評定中心、海上風電檢測中心、航空發動機檢測研究院、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盡快形成平臺服務能力。爭取智能制造、核電等領域創建一批左右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數據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打造一批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裝備企業技術中心,發揮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作用,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協同創新網絡。

 

  7服務增殖工程

 

  支持裝備制造企業發展智能集成服務,提高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能力。大力發展高端裝備遠程運維服務,形成無人值守、運行狀態監測、故障診斷與自修復、健康狀況監測等功能。大力發展高端裝備“交鑰匙”工程以及總集成總承包服務,支持裝備制造企業向工程設計、方案咨詢、技術研發和設備維護、修理、運營一體化服務延伸。創新發展面向裝備制造企業和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融資租賃服務,培育面向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的“分享改造收益”商業模式。

 

  摘選自《上海促進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滬經信裝(2017)85號

 

  來源:投資上海

需要進一步了解本文信息,請點擊在線溝通或撥

打電話:010-52401598/5229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