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6年風力發電大幅上升30%,至2,410億千瓦時。但未得到使用的風電數量的增速更快,浪費的數量上升近50%,至500億千瓦時。多年來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補貼已導致大規模的風電產能過剩,但沒有足夠的輸送能力。相比之下,強大的國家電網仍青睞煤炭發電和核能發電。同時,為了建設所有的這些風力發電站,中國公司已大量舉債投資于風力渦輪機生產,令全球風力渦輪機價格承壓。
前幾年,隨著中國風電產業的迅速發展,眾多企業一窩蜂地進入風電制造行業,這種盲目得跟風導致從2011年開始,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年均增長率開始出現負增長。突然的“剎車”使國內風電設備40%以上的產能處于閑置狀態。面對如此大的困境,風電產業還有沒有出路可尋?中國的風電產業還能走得多遠?
我坦白跟你講,現在風電行業是全面虧損,你投入得越多,虧得越大,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的話,整個產業都會崩潰。一直以來我始終認為中國的新能源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投入大量的資金來推動產業發展,這必將釀成大禍。搶險布局四萬億的后果,無法解決的棄風限電和風電本身就存在的一系列的核心技術問題,直接導致當年轟轟烈烈的風電產業風光不再。
當然了,我們又不得不感謝所經歷的一切,讓我們所有人認識到,挽救中國產業經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在迎來穩增長衍生出的新常態經濟后,我們需要一個過程來整合產業經濟,解決風電行業的產能過剩,使風電企業恢復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有關風電產業的一系列問題,我在2010年出版的《郎咸平說:新帝國主義在中國》一書中就有提出過自己的看法, 現在為了更好的應對當前我們面對的困境,我拿出當年的分析與大家共享。
從2004年開始,中國的風力發電就走上了瘋狂的“擴張之路”,從2004年的6家企業發展到后來的70多家,企業增加10倍以上,而且全世界生產風電整機的廠家也不過10家,我們中國已經有七八十家了。
國外很多做風電的工廠看到中國這么多地產商都開始做這個行業,就把那些技術不過關,或者是陳舊技術設備高價賣給他們,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所以我們買了很多國外的垃圾,我們風力發電機械的故障率高達20%。
此外,國家發改委是這么說的,國家發改委還算比較清醒,說我們將來有三五家風電企業就可以了。但是現在我們有70多家企業在做,而且好多地方都在打造風電基地。其實我在想,這個規劃的10萬畝、20萬畝土地,他們會不會用來蓋別墅?在風電設備下面蓋個別墅還是很有賣點的,廣告可以說,我們享受一下荷蘭的風車吧。我們很多人也沒有見過荷蘭風車是什么樣子,以為風力發電那玩意就是風車,這是個很好的賣點。
更有意思的是我們除了買人家的陳舊設備以外,中國大部分的風電企業都是買別人的圖紙,現在七八十家企業里應該有70家就是買圖紙。不光買圖紙要花錢,而且還有合同,每生產出一臺風力發電機,還要給對方多少錢。而且這個產業是不準出口的,里面的技術你也不能隨便改動。當然老外不用擔心,就算他們允許我們改動,我們也不知道怎么改,這就是我們風電技術的水平,大部分都是門外漢在做這個行業。
如果我們繼續推動風電產業的話,你知道是什么結果嗎?我相信這種嚴重的產能過剩必然引發惡性競爭,會像我們中國的電視機產業一樣,到最后一臺電視機只賺5塊錢。這就是因為缺少國家規劃,而且大家把風電看的太簡單了。你看內蒙古建了很多高樓,建了很多風電機,看起來很好,那我問你,風來了可以發電,如果風停了怎么辦?那就必須靠原來的火力發電來彌補風力發電的不足。那么從風力發電轉成火力發電的這個轉換的技術是誰?還是美國和歐洲的,這種重要的核心技術我們是不掌控的。我們造風力發電廠的時候,方便可能還要陪一個火力發電廠,請問有必要這么麻煩嗎?你干脆搞火力發電算了。而且制造風機所使用的某種銅的元素,跟多晶硅一樣,是高度污染的,而且這個污染一旦進入到土地中,將會危害我們的后代子孫,永遠不會消退。
表面上看,風電好像是很好的概念,其實最后會導致什么結果呢?我們中國發展這個行業,不但現在就開始把低碳回流到歐美,讓歐美設備制造商賺錢,更可惡的是我們的綠色產品出口,保護了國外的環境,黑色的污染全部留在了國內。而且,上萬億的投資里面,我相信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打了水漂,還有圈了這么多的土地,我相信大部分可能都會用來蓋別墅,這就是我們新能源的未來。
來源:《你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作者:郎咸平
需要進一步了解本文信息,請點擊在線溝通或撥
打電話:010-52401598/5229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