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10時33分,隨著G65次列車駛出北京西站,我國自行設計研制、擁有全面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樣車上線運營。
中國標準動車組設計研制由中國鐵路總公司主導,集合國內有關企業、高校科研單位等優勢力量,先后完成總體技術條件制定、方案設計、整車型式試驗、科學實驗、空載運行、模擬載荷試驗等工作,歷經五載于今年1月3日取得了國家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和制造許可證。
2008年,京津城際高鐵投入運營拉開了我國高鐵發展的序幕,彈指十年間,我國高鐵從無到有,從高檔的“舶來品”成為如今春運的主力軍,大眾由疑問、陌生變為交口稱贊,愛不釋手,我國鐵路也告別了“綠皮車”時代,迅速提檔升級進入了高鐵模式。
據悉,截至2016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4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2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國家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27.7億人,其中動車組列車發送14.43億人、占比超過52%。
高鐵也已成為中國先進制造的新“名片”,憑借自身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建設運營經營,進而可以為客戶提供整套解決方案和一攬子服務,經總理的推介,G20杭州峰會國外政要親身體驗,中國高鐵的名聲和口碑沿著“一帶一路”向海外遠揚。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中國制造2025》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我國高鐵先進智能裝備經過多年的技術沉淀和創新攻關,已然在通向世界制造強國的征程上邁出堅實有力的一步。
高鐵如今取得的成績并非一日之功,為讓在中國大地上飛馳的動車組裝上“中國芯”,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降低高鐵裝備生產運營成本,準確對接中國國情生產出更懂國人“喜好脾氣”的動車組,高鐵研制工作團隊人員真的是蠻拼了,擼起袖子加油干。
經過全部技術引進到外方技術、合資生產,由吸收創新到自主研發四個階段,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自行設計研制、擁有全面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樣車不負眾望上線運營,該樣車既采用了中國標準,也為動車組的性能設施等進行了標準化設計。為動車組烙上“中國印”的同時,標準化模塊契合先進裝備制造發展方向,可以大規模高效率裝備生產,為高鐵向海外進軍提供中國“樣本”和充足先進產能保障。
寶劍峰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中國高鐵動車組從高大冷的“洋貨”成為如今皆為之自豪的“國貨”,這背后肯定有著數不清的勵志奮斗故事,在強化自主創新,搶占世界先進制造制高點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也將是英雄輩出,百舸竟流的舞臺,皆為時勢使然。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中國高鐵發展成就令人矚目,絕不為偶然。這其中離不開我國綜合國力這一強大后盾,為高鐵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也離不開國家宏觀政策的大力扶持。通過準確把握百姓對運輸服務提質增效的升級需求,集中發力于鐵路供給側改革,以開放思維謀求合作,用自立精神創新突破,走出一條符合國情,順應民意,體現國際視野和中國特色的先進制造發展之路。
來源:人民鐵道網 作者:趙璐璐
需要進一步了解本文信息,請點擊在線溝通或撥
打電話:010-52401598/5229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