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災難瞬間降臨,舉國上下隨之迅速響應——外界很快得知了災區情況,救災力量迅速集結,對地震損失的評估也很快發布??梢哉f,對災情的迅速響應是降低災難對人類傷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這一切,離不開科技的發展。
細心的人發現,中國地震臺網發布的信息由機器自動編寫而成,用時僅25秒。而災后,無人機等設備被普遍運用,手機APP也迅速上線尋人報平安功能。災難過后,外界開展救援最需要的就是信息,此次地震災情信息得以迅速、充分地發布,與信息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這些技術在日常生活中被很多人當成有趣的“玩法”,災難之中,則可能拯救生命與財產。
與9年前的汶川地震相比,智能技術民用化的程度大大加強了。黑科技不再是花拳繡腿,而是尋常、實用、為人熟悉的功能。只有平日里把這些功能玩得溜,在地震來臨時,才能從容地將其發揮在救災場景中。很明顯的進步是:人手一臺智能手機,精準推送災情和救災信息。這在2008年是完全無法想象的。
人們常說科技改變生活。在千鈞一發的救災時刻,科技改變了人們救災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還改變了人們應對災難的理念。
在技術條件不充分的時代,依賴人力、用原始的辦法了解災情、開展援救,幾乎是唯一的無奈選擇。救援人員要冒著極大的風險施救,甚至很多損傷就是由高風險的施救造成的。而且,單純的“人海戰術”不利于提高救災效率,大量資源可能白白浪費,或者被不合理地分配,一些有價值的資源則被堵在路上。讓專業的人在最需要的場合發揮特長,是救災應當秉持的理念。
技術進步了,活生生的生命,才得以規避與災難硬碰硬。以無人機為代表,機器替代人承擔了高風險的任務。對生命的尊重,不僅體現在對受災民眾的搶救,還表現在對救援人員本身的安全保護上。當然,在必要的情況下,朝著危險勇往直前依然是值得肯定的高貴精神,但不蠻干、使巧勁才是科學救災追求的目標。最大限度地減少悲情救災也是一種進步。
黑科技還讓救災更為精細化。大數據等這些年人們越來越熟悉的概念,被踏踏實實地運用于救災工作中。如根據震區人口熱力大數據,震中附近的人口分布一目了然,直觀地指導救災工作的分配;APP推出的尋人報平安功能,也離不開對數據的科學處理。地震發生后,各類信息、數據大量流動,如果沒有科學的處理和應對方式,就可能錯失很多有價值的信息。
天災無法避免,但人類千百萬年來的文明進步,始終伴隨著利用技術與自然更好相處的過程。黑科技在九寨溝地震后大量應用,讓救災高效化、精準化、人性化,再次有力地證明了這個亙古不變的道理。
來源:科技日報
需要進一步了解本文信息,請點擊在線溝通或撥
打電話:010-52401598/5229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