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3年銀行業發展論壇暨首屆銀行綜合評選”將于6月在京舉行,論壇相關主題《六問中國私人銀行》的圖片策劃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質疑中國私人銀行業務太單一,還稱不上真正的私人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在中國的私人銀行業中,不得不放低姿態。
人員流失嚴重 不得不放低姿態
中國私人銀行誕生于2007年,業務規模不斷增長,但是盈利能力偏低。坊間傳聞開業虧三年,目前開設私人銀行業務的20多家銀行中,僅有工行、招行、興業三家宣布盈利。有業內人士指出,私人銀行也在中國發展,還不合時宜,尤其是附著在母行的體制下,無非是個高端的銷售機構,光鮮背后有著道不盡的凄涼,人員流失嚴重。
中國光大銀行[微博]私人銀行上海中心總經理微博表示:有一句話說是不要和豬爭論,否則會把自己拉到和豬一樣的層次。但在中國的私人銀行業態中,你往往不得不放低自己去做一頭豬。
收入渠道單一,淪為產品代售機器
中國私人銀行的收入多數靠售賣金融產品,并沒有針對客戶收取管理費和咨詢費,國內的私人銀行多數從事推薦和維護的工作,相當于大客戶經理,對比國外的委托理財和管家服務,還稱不上真正的私人銀行。
不少網友認為,在現有的經營模式和考核機制下,銀行要的是業務規模,理財顧問要的是業績,私人銀行財富管理及資產規劃的關鍵優勢并不明顯;另外,中國目前投資渠道的閉塞,銀行普遍僅局限于推廣傳統金融產品,未能有效打通像藝術品或奢飾品的流通渠道。
交通銀行深圳南山支行沃德客戶經理鄭征稱,私人銀行現狀確實是這樣。
中國富人風險認識欠缺導致私行現狀
有網友稱中國富人風險認識欠缺導致私行現狀,中國富人階層和西方富人是有本質區別的,中國富人的對于風險認識欠缺和逐利的個人需求,很大程度導致了目前的私行現狀;中國的私人銀行還在摸著石頭過河,服務的是人群倒推三十年或者倒推兩輩人都來自市井。
首創期貨首席分析師董雙偉認為,中國私人銀行的服務內容,帶來的盈利模式與西方迥異,制度環境影響外,根本是人力資本的欠缺,但也預示空間前景的巨大。
私人銀行發展需多一些耐心
由于起步較晚,中國私行客戶大多數來自其母體銀行,私行業務與投資理財交融參雜,客戶成熟度也有待提高,而且私人銀行從業人員大多數人由個人銀行部或客戶經理轉型而來,因此,管家式的私人銀行服務的建立、發展,尚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
中國銀行杭州濱江支行副行長董延毅認為,應該給予私人銀行更多的寬容,金融行業應該少一點浮躁,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專業,不要總想著用幾年的時間就要走完西方發達市場的百年路;對從業人員多一些理性的寬容,少一些無謂的考核,我們不缺乏產品,缺乏的是不會殺雞取卵的好產品,我們不缺乏證書,缺乏的是能用于實踐的歷練。(肖恩)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