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力特近日在上交所披露,大股東英力特集團擬通過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所持上市公司部分股份,本次交易或將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記者注意到,英力特集團其實就是國電集團、國電電力的寧夏分公司,三家公司屬于一套人馬、三塊牌子,因而,國電電力也對此事進行了公告。
英力特集團計劃讓出控股地位,無疑是在響應國企改革號召,退出充分競爭的化工領域,同時也是貫徹落實國電集團“一五五”戰略,做強電力主業。
大股東擬出售股權
英力特于4月12日停牌,直到5月4日,他們才透露了本次停牌的目的。
公司表示,大股東英力特集團擬通過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所持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出售比例尚未確定,有可能使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他們還可能將公司部分資產置出,從而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英力特的這份公告看似模糊,實際上表述已非常清晰,公司將被“賣殼”,這已有先例。
2015年11月,中國化工集團就曾通過類似方式協議轉讓河池化工29.59%的股份,使其持股比例由42.34%降至12.75%,從而讓出了對這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英力特集團現持有英力特51.25%的股份,他們隸屬于國電集團,國電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一樣,也是一家央企。
英力特還在籌劃資產置換,意味著未來他們將不再從事氯堿業務。
原來,這家上市公司現在的主業為PVC(聚氯乙烯)、燒堿,產能分別為26萬噸/年、21萬噸/年,都集中在寧夏石嘴山本部;在行業中,此規模僅屬中等水平。
早在2007年,國家發改委就發布了《氯堿(燒堿、聚氯乙烯)行業準入條件》,條件規定:“新建、改擴建PVC裝置起始規模必須達到30萬噸/年及以上”,英力特的競爭對手中泰化學的PVC產能更是超過了160萬噸/年。
除了氯堿,目前英力特旗下尚有兩家子公司昊凱生物、青山賓館,一參一控。
其中,參股公司昊凱生物主要生產玉米淀粉葡萄糖、L-乳酸,因經營不善,公司早在2011年就已停產;2013年,英力特對這項股權投資全額計提了減值準備。
英力特則在2013年8月啟動了青山賓館的股權轉讓事宜,他們在北京產權交易所連續掛了4次牌,仍沒有征集到意向接盤方。
若非考慮置出PVC資產,國電方面便只能收購英力特的自備電廠,這種設想已遭上市公司方面否認。
在接到記者來電后,英力特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的自備電廠是為PVC裝置配套的,就只有兩臺150MW的機組,嚴格來說,這都屬于要關停的小火電,他們恐怕還看不上。”
國電來而又去
英力特將被“賣殼”,消息讓業內略感震驚。
卓創資訊PVC行業分析師付巖巖便說:“目前寧夏的PVC行業競爭相對有限,公司就只有英力特和金昱元兩家,金昱元的規模為25萬噸/年。另外,在全行業大面積虧損情況下,英力特仍能盈利,他們的產品在業界的口碑也很好。”
外界對英力特的褒揚不算夸張。數據顯示,自2010年底見頂后,PVC的價格曾連跌5年,跌幅接近50%,直到今年才出現頗具力度的反彈。
在這次調整中,寶碩股份、氯堿化工、*ST南化、云南鹽化等相繼關停了裝置,或退出或改行;目前僅剩中泰化學、金路集團、天原集團、君正集團,部分已拓展了第二主業,部分正極力尋求轉型,唯獨英力特一直選擇專注和堅守。
英力特能夠挺過行業這場寒冬,仰仗的是公司嚴格管理、謹慎投資,國電方面在當中所起的作用極為有限。
公司一位內部人士就直言:“我們用的電是自己發的,外購的電力按寧夏電力電價目錄采購,明碼標價,國電沒給我們優惠。要說支持,只能是2013年英力特集團參與了我們的增發,募集的資金用來償還貸款,沒有大的負債,這些年才算熬了過來。”
英力特的中小股東對此更有諸多抱怨。原來,2008年12月國電電力增資控股英力特集團,僅是希望借此進入化工領域,英力特更像是這項增資的一個“附屬品”。
“國電電力主要的發電方式是火電,擁有很多煤炭資源,很容易拓展到煤化工領域。當時這也是一種潮流,很多電力公司都有類似動作,如大唐發電。”中銀國際分析師馬太透露。
2013年5月,英力特集團便與中國石化合資設立了寧夏能源化工,雙方各占50%的股份,隨即在寧東上馬了煤基多聯產項目。
然而不到一年,他們便發現化工行業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2014年國電方面選擇認錯,將寧夏能源化工大部分股權出售給中國石化;現如今,其持股比例已降至4.5%。
在這場快進快出的跨界投資中,英力特淪為一個“看客”,現如今他們又被國電方面放棄。
只是,外界不免好奇英力特將會由誰來接手?有個細節值得外界留意。
因被審計署查出存在關聯采購,2015年英力特原董事長秦江玉曾遭國電集團撤銷黨內職務、行政降級處分,離職之后,他現已轉投寧夏民企寶豐能源,并擔任總裁。
資料顯示,寶豐能源已完成股改,2015年公司收入為70.8億元,凈利潤15.2億元。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