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國智能制造技術及其產業化發展迅速,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智能化以及工業自動化等新興的科學技術已經融入到了工業發展之中,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迫切需求相結合,給中國制造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手段,這一機遇需要抓住。
我國的智能制造產業起源于“中國制造網2025”,而“中國制造網2025”是受德國“工業4.0”催生而來,我國智慧制造產業未來必將深度融合接軌“工業4.0”。在這場產業轉型的風暴中,誰能掌握契機,敢于突破常規,誰就能搶占一
著力打造國家智能制造中心,搶抓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的機遇,加快構建智能制造服務體系、產業鏈條和人才高地,推動長沙制造業率先向高端、智能、綠色轉型升級,率先建成智能制造強市。
要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這是中國經濟界的共識。但怎樣才能實現,卻不是所有的人都很清楚。君不見,很多企業在“工業4.0、智能制造、互聯網”等概念滿天飛的環境下迷失了方向,不知該如何下手,盲目跟風,看別人投自動化,自
近年來,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不時有大型貼牌加工企業破產倒閉的消息傳來;亦有部分外資制造業遷移至越南、印度等人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在重重壓力之下,“中國制造”的確出現了疲軟跡象。
中國在機器人三大關鍵零部件中的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實現了從無到有。但要從有到優,占領中高端市場,中國還需要在提高下游應用領域即系統集成上加大力度。為此,未來部分公司或以提高下游市場占有率為并購目標。
第18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是中外制造競技的大舞臺,中外參展商逾2300家,數量創歷史新高。在這個舞臺上,中國制造的首發產品、頂尖技術、自主研發產品等隨處可見,讓人目不暇接,也讓我們一窺中國制造向中高端發展的路徑。
回望中國航天60年的發展成就,不僅展現了我國的技術研發成果,提升了綜合實力,還在世界范圍內將航天科技民用化不斷深入,現已逐漸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比如大眾熟知的“尿不濕”、“方便面蔬菜包”、“太陽眼鏡”、“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