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指出,在高端裝備行業,工業機器人和3D打印市場前景巨大。目前,新三板中這兩個領域的掛牌公司近50家,市值約120億元。
近年來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大量勞動密集型的中低端制造業出現“用工荒”的問題。隨著《中國制造2025》、《裝備制造業十三五規劃》的落實,高端裝備制造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認為,在高端裝備行業,工業機器人和3D打印市場前景巨大。目前,新三板中這兩個領域的掛牌公司近50家,市值約120億元。
工業機器人在很多流水化工序上可以取代傳統人力,同時兼具縮短生產周期、便于從事高危高強勞作等優勢,是推進工業4.0必不可少的“螺絲釘”。發達國家的市場經驗證明,使用工業機器人可以降低人力成本與廢品率;采用工業機器人還可以改善勞動條件,提高生產效率,提供更可控的生產能力,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提高零件的處理能力和產品質量等。
根據IFR(國際機器人協會)統計,2015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為每萬人30個,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7.5萬臺,同比增長23.7%,主要用戶為汽車生產商。《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2020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力爭達到15萬臺,2025年和2030年的銷量目標分別為26萬臺和40萬臺。
機器人產業鏈分為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中游的機器人本體和下游的系統集成三部分。付立春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上游五大關鍵零部件分別為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傳感器、執行器。目前這些核心部件多數依賴進口。中游和下游的競爭激烈,存在低端產能過剩的情況。在此背景下,具備優秀研發和管理團隊的公司有望脫穎而出。
3D打印就是“增材建造”。通過三維數字模型設計和多種打印技術的結合,實現材料層層疊加以得到三維物體。3D打印最大的優勢在于處理復雜結構和個性化生產,并延伸出流程優化、減少損耗、滿足應急需求等優點。從成本和技術考慮,3D打印并不是對規模制造的顛覆而是補充與完善。
3D打印產業鏈分為上游的材料、中游的設備和下游的服務。國內材料、設備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低壁壘的成品制造服務環節是最易快速發展的環節,需要企業復合本土優勢、發掘下游需求。下游需求中,軍工和航空航天領域最為迫切,率先得到產業化應用;工業制造領域的應用主要在前期研發和樣品試制、復雜零件生產和產品修復;生物醫療有廣闊的個性化需求空間,目前主要用于口腔領域;而消費及需求仍需要長期的市場培育。付立春認為,目前3D打印產業有點類似2010年的新能源汽車,國內市場剛起步,標的公司少、收入小,概念性強,需要政策紅利以及關鍵下游應用的驅動引發產業發展。
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