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是我國的戰略性產業,從總量規模上看,我國已進入世界裝備制造大國行列。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1—2015 年,我國裝備制造業中主要行業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額從66,423.41億元增長到82,650.80億元,復合增長率為4.47%。2016年三季度,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6%和9.1%,較上半年加快1.0個和0.4個百分點。
“2016年,裝備制造業發展有三個新特點。”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博士趙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趙剛認為,第一個特點是《中國制造2025》在2016年得到全面落實,包括建立制造業創新中心,制造業一些具體領域的規劃,像機器人規劃、智能制造規劃等也相繼出臺,應該說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第二個特點是全國上下各個行業,包括決策層、政府、企業及學術機構都明確認識到裝備制造業尤其是智能裝備制造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性行業,在未來可能成為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的一個核心產業,所以各方面都給予其非常多的支持,在資源集聚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第三是裝備制造業在國際合作方面也開展得非常好,《中國制造2025》對接德國工業4.0,比如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在日本、韓國、歐洲等其他國家也都建立起了合作關系。很多國際合作從全球范圍整合資源、整合人才、整合技術,這也是一個鮮明的特點。
“根據我們的研究,中國在2016年國家制造業競爭力指數排名中位居第一,已經超過美國、德國和日本,這是一個比較令人歡欣鼓舞的排名。”趙剛分析認為,中國裝備制造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包括高效、綠色的原材料工業,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提升基礎配套能力;發展高附加值的消費品工業,推動消費品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等。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