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傳播和流行對于中國乃至全球已經成為公共衛生重大事件。中國打響了保衛健康的全面戰“疫”。
病毒的進化、變異、傳播是客觀存在的。與病毒賽跑,盡可能的“及時”發現,“精準”防控,“有效”治療,“快速”復產,考驗著醫療健康行業乃至全社會治理水平。
華為以及中國數字技術同行們都積極參與了這場戰“疫”,5G直播“火神山”建設,除了讓全球震撼的中國速度之外,2000萬在線用戶感受到5G視頻傳播的高清、低時延能力,而5G使能“數字化醫院”間的遠程醫療協同和精準診療實踐更值得推廣。我們還看到,AI和云計算能力大大加速了病毒基因組裝/突變分析,基于AI的CT量化篩查能秒級輸出,基于云化AI算力的開放為流行病建模提供了堅實的數字底座。基于“二維碼”的非接觸式數字化防控極大提升了一線防控工作者的工作安全性和效率。
另外,行業監管方面的進步,包括基于AI的CT量化篩查服務有望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準,為AI在醫療醫用的合法性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互聯網”醫院作為一種新的醫療服務模式大大緩解了普通病患就診和線下醫療機構的壓力。
然而,我們依然覺得處置不夠迅速,舉措不夠優雅,物資不夠及時,從數字治理的視角來看,“速度”的背后需要強大的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處理體系來支持,包括個人數據可信安全采集,多源大數據整合、數據智能與決策,指令聯動等。
展望未來,我們看到了數字技術的潛力,建設下一代的數字化醫療健康體系的時機已經到來, 新興數字技術必將進一步與醫療健康融合,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國家在醫療健康和公共衛生上的治理水平。
戰“疫”中的數字化技術實踐
根據中國通信院研究報告所分析報告,5G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融合創新并應用到了全國各地和各類場景的疫情防控工作。
火神山醫院院區內全面部署5G網絡,可滿足2.5萬人同時并發的通信需求,高清低延時的視頻傳播能力為遠程會診和遠程直播提供了保障。同時,火神山醫院的一線醫務人員還基于遠程會診平臺和北京醫療專家視頻連線,對病患進行遠程會診,提高病例診斷、救治的效率與效果,緩解了武漢一線醫護人員調配緊張、超負荷工作的壓力。
華為云推出的醫療智能體(EIhealth)AI研發平臺,用于病毒基因組研究、抗毒藥物研發和抗疫醫療影像研究分析,加速了抗疫藥物研發和病毒檢測速度。目前,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院附屬瑞金醫院、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均已采用AI輔助病毒檢測,效果備受好評。疫情期間,眾多一線醫院近一個月的CT拍攝量已達到與去年全年相當,AI輔助篩查技術的應用以高效率和高準確率滿足了CT的分析需求。
防疫工作的另一大重點在于最大程度降低人員流動帶來的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盡量提高人員流動安全性。得益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基于“二維碼”的掃碼個人信息申報,“零”接觸的數據通行證等新方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省去了防疫工作中繁雜的盤查步驟,同時保護了用戶的數據隱私。比如全國各地逐步推出的個人“健康碼”實現社區管理和交通出行管控。
新興數字技術在醫療健康行業的應用趨勢
新興數字技術必將進一步與醫療健康融合,場景創新更加豐富,并進入規模應用的階段:
01、5G成為數字化醫院信息化網絡基礎設施
5G網絡具有高傳輸速率、低時延、海量終端連接容量以及在移動中保持穩定連接的特點,在醫療健康行業有其獨特價值,我們看到5G已經應用在應急救援,遠程監護、遠程查房、遠程探視、遠程指導、遠程會診等場景中。未來,基于5G的新型終端和低時延網絡特性的場景——例如遠程超聲/遠程手術以及AR/VR (增強現實/虛擬現實)輔助診療更值得產業關注。
在進行超聲檢查時,超聲設備操作人員的手感、操作力度等對檢查結果的影響非常大,同時超聲影像的實時數據量也相對較大。5G網絡的高帶寬、低時延特點,結合遠程超聲檢查手術臂等器械,可以為超聲設備操作人員帶來本地操作的效果體驗,使遠程超聲普及成為可能。
5G技術也使AR/VR輔助診療普及成為可能。利用AR技術分析病患,能將病人病變位置、血管、神經與組織結構以3D圖像方式呈現在醫生面前,極大提高手術的精準度與安全性。在醫療培訓過程中,醫生借助VR技術可以反復對虛擬假人進行手術而不必擔心病人的人身安全問題。
5G應用延伸到數字化病房、數字化ICU、智慧手術室、智慧后勤等更廣泛的應用場景中成為數字化醫院網絡基礎設施。
02、IT基礎設施云化,人工智能平臺化
通過集中云化建設可大幅節約建設成本,廈門衛生局在實現區域醫療機構數據的互聯互通后,建立了一個“云平臺”,把醫院的機房、公共衛生系統的機房全部整合在一起,進行數據的云端處理,實現CPU能源節省40%~50%,存儲資源節省80%,大幅降低了整體投資,且減少了各醫療機構獨立維護的成本。過去幾年,醫療行業自身業務從傳統的IT架構向云端遷移的進展緩慢,經歷本次疫情之后,各醫療機構快速建立對云產品的認知與使用習慣,云化帶來的優勢也將會被更快的接受。
除去在防疫戰爭中加速病毒識別和提高診療效率,AI也在疾病預防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例如正在研究當中的將手持式設備結合人工智能實現低成本的B超檢測技術,以及基于機器視覺的帕金森早期檢測系統等,這些技術都將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巨大的影響。
醫療人工智能技術不斷進步,監管部門也緊跟技術發展腳步,積極參與到產業升級的浪潮中,一直限制著醫療AI合規與否的問題有望被突破。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醫療AI產品的價值也更多地被認可,相信很快我們就能看到人工智能醫療產品上市。
未來人工智能如何更好的服務于醫療健康行業,我們認為需要一個統一的人工智能平臺的標準,確保各種人工智能產品都可在這個標準的平臺上運行,而且可以在不同的物理節點上快速部署,物理運行環境可以包括公有云,專屬云,邊緣計算節點等不同形式組成。
03、可穿戴健康設備提升個人健康管理數字化
近年來,各類可穿戴健康設備已在市場上逐漸普及,通過大數據分析個人健康數據,為疾病的預防、篩查、診療提供決策依據并做出早期干預,已經成為可穿戴技術驅動醫療體系變革的核心價值之一。其中,可穿戴健康設備在疾病早期篩查、個人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已經逐漸顯現:
疾病早期篩查:高危人群的早期發現和有效干預管理是重要的疾病防控手段之一。可穿戴設備能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監測生命體征數據,通過人工智能算法發現上述疾病的潛在風險,從而實現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大大降低疾病危害。
個人健康管理:慢病已經成為威脅國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有超過3億慢病患者,慢病占醫療支出的70%,占總死亡人數的86.6%,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慢病的主要形成因素。通過可穿戴設備對人體健康情況的持續追蹤,能識別人體的健康隱患和不良生活習慣,引導用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有效降低慢病發病幾率。此外,可穿戴設備采集的日常生命體征數據也是進行個人健康狀況評價,實現個人健康信息分析和干預的基礎。
04、物聯網平臺和區塊鏈技術助力數據治理
未來個人可穿戴設備、家用醫療健康設備、醫用檢測設備等多種設備通過接入物聯網平臺,實現設備可信接入、數據安全上報,同時結合身份識別技術把醫療健康數據和個人身份進行關聯,為醫療健康應用提供真實可信的數據源管理及處理技術。
物聯網平臺同時還提供設備狀態監測和認證功能,確保通過認證的設備才能夠接入到平臺,并對設備的狀態進行實時監控,確保設備在健康狀態下上報可信的數據。
區塊鏈作為一個新興的技術是依賴于加密學等一系列技術形成的技術融合體,為保證數據或交易的可信傳遞機制,其展現出來的四點特征:透明性、可追溯性、防篡改性、分布式。區塊鏈實現數據的使用方、修改方、提供方,流轉過程一目了然,在保障信息公開透明的基礎上,又能有效的實現的安全加密,從而實現該透明的數據透明,增強公信力,該保護的數據保護,不讓數據濫用,實現可監控可追責。從而衍生出一系列的應用方式:醫療體系的募捐(捐血、捐物、捐錢等)透明化管理;醫療用品的溯源,讓藥品、疫苗、醫療用品來自哪兒,去到哪兒,誰經手,誰負責清晰明了,避免了人為干預下產生的責權不明確,信息雜亂的弊端。
醫療健康行業邁向智能化
當前醫療健康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入到結構性優化階段,從數據導向邁向智能導向。在數據導向階段,應用創新繁榮但煙囪式的業務應用越建越多,在數據打通的實踐上,出現了數據格式標準不一、數據質量差異、數據安全等問題。
在邁向智能化導向的階段,新一代的醫療健康數字化演進,在關鍵時刻應更接近大眾對應對措施“速度”的期望:處置措施 “及時迅速”,執法行動“人性優雅”,關鍵物資供應 “及時準確”。從數字治理的視角來看,“速度”的背后需要強大的數字基礎設施和生態治理體系來支持智能化演進。
我們認為未來的醫療健康行業數字化藍圖應是開放的數字生態系統的搖籃。新一代的數字基礎設施應融合廣大人民群眾、醫療機構、科研機構、政府機關和社會組織對數據確權(擁有、處理、控制權)的關切,并能支撐透明廣泛的訪問權限和活躍的互動以及平等分享收益的多邊數字生態。
基于以上認知,我們對醫療健康行業數字化轉型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定義新一代醫療健康信息化頂層架構和標準:構建一個多角色的組織共同制定新一代數字化藍圖的參考架構、交互標準、產品質量標準、認證標準。新架構需要發揮邊緣智能和中心化的兩種數據架構的優勢,實現在邊緣和中心云服務之間分配和協調數據的處理、存儲和分析,并有一個中心化的數字治理模式。
2、基于統一架構集約化建設數字基礎設施:由國家聯合地方政府進行聯合基礎設施的建設,確保集成當前最先進的數字和云產品云服務并持續演進,同時提供能夠滿足特定需求領域的模塊化方案。通過統一運維管理降低運維成本。最關鍵的一點是可以確保向下對設備,向上對應用的兼容能力。
3、完善個人健康檔案標準:在院內診療數據,公共衛生數據基礎上結合院外健康數據的個人健康檔案(PHR)體系是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補充院外健康數據標準建立統一的PHR標準體系,推動國家層面的PHR系統建設能夠充分利用可穿戴設備采集的日常健康數據和行為習慣數據,為提高社會整體醫療效率、優化醫療資源使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4、醫療健康設備和應用軟件認證:醫療健康設備包括家用和可穿戴健康檢測設備,社區衛生中心健康體檢設備,院內醫療設備等。設備需要支持統一的設備管理接口,確保可以接入到統一的物聯網平臺中。上報的業務數據也要符合統一的標準,以供上層任何一個應用來使用。應用軟件必須完全符合其所涉及的行業標準,確保其產生的數據真實準確完整。成立設備和應用認證中心對設備供應商和應用供應商的產品進行標準符合度認證,通過認證后加入設備采購清單和應用市場,供各機構使用。
5、優化醫療器械的注冊管理體系:針對新型數字醫療器械,美國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對不涉及侵入、風險較低的二類醫療器械已經制定了數字醫療軟件預認證注冊流程,準予先上市再飛檢,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制定面向可穿戴醫療器械的注冊標準,建立更有利于技術創新的可穿戴醫療設備管理體系,能夠大大降低創新風險,從而促進新技術快速上市應用。
6、行業監管和法律保障:數據匯聚之后為了能讓數據發揮更大的價值,需要有數據使用的法律保障,明確什么情況下哪些機構可以使用什么樣的數據。完善健康醫療隱私管理標準,例如,參考國外的醫療電子數據交換法案,行業監管機構可加速針對健康信息管控立法,對健康/醫療方面的隱私管理設立標準,有助于規范和促進可穿戴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創新,讓健康醫療類服務、產品可以更快更安全推出。
來源:華為中國政企業務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