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召開《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新聞發布會。《行動計劃》明確了未來3年產業發展的目標,到2020年,北京市的原始創新能力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更加健全;醫療資源溢出效應顯著增強;產學研醫協同創新體系初步形成;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500億元。
加強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 提升創新能力
據悉,北京市將加大重點領域支持力度。在部分前沿領域,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布局建設一批大科學裝置,支撐原始創新成果培育。制定北京醫藥健康協同創新發展重點方向目錄,重點支持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腦科學與類腦、結構生物學等前沿方向,促進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以及醫藥健康與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融合新興業態等領域發展。加強專業孵化能力建設。在生命科學園試點建設專業孵化器;在高校院所、醫療機構集中區周邊推廣新建專業孵化器;提升現有孵化器專業孵化能力。加快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提升建設。加強生命科學園提升建設。設立戰略指導委員會,引進國際園區管理服務專業團隊,完善專業服務體系。
提高臨床研究水平,發揮溢出效應
提高臨床研究與試驗水平。加快建設國家及北京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支持三級醫療機構設立研究型病房、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以多種合作方式建立臨床試驗協同網絡、試點建設獨立的臨床試驗醫院等舉措。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市衛生計生委、市醫院管理局今后將加大投入,著力提高醫療衛生機構臨床研究水平和臨床試驗能力。進一步建設新型臨床研究體系。
優化醫療機構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將臨床試驗和成果轉化作為醫療機構績效評價和人員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出臺醫療機構鼓勵科技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實施細則;保障承擔臨床試驗任務的醫療機構科研用地等舉措。引導醫療機構加快成果轉化。協同醫療機構、企業,探索建立醫藥健康協同創新研究院,支撐臨床機構成果轉化;探索成立醫藥健康創新和轉化基金等舉措。促進醫療健康數據共建共享。建設全市統一、開放、共享的生物樣本庫、健康大數據中心和數字化臨床研究網絡等舉措。雷海潮表示,本市將發揮市屬醫院在神經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眼科疾病、耳鼻喉科疾病和骨科和運動學科等領域的學科優勢,按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積極推進,發揮規模效應,聚焦國際前沿,組織高水平多中心協同創新研究。通過京津冀協同戰略,進一步加強和密切三地之間醫療衛生機構在研究創新方面的能力和機制。
培育重點企業 提升核心競爭力
行動計劃提出,將強化重點企業統籌服務。加強對重點企業的跟蹤服務,部門聯動,對企業在研發、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的方式及時解決。推動研發型企業創新發展。研究建立創新品種審批綠色通道,協調加快臨床試驗;品種成熟后,支持建設高端產品生產線,實現在京落地轉化和規模化生產。支持生產型企業做強做大。加大對企業生產線改造升級、上市品種規模擴大、重點品種二次開發、國際市場拓展、上市融資和并購重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強第三方研發和生產服務。為平臺的技術標準國際化認證提供配套支持,對于建設國際標準的研發和生產服務平臺提供資金、土地、廠房等配套條件保障。加快建立生產及專業服務平臺方面。在海淀、昌平區建設千升規模的生物藥中試服務平臺、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生物藥10萬升代工生產服務平臺。
支持跨國公司在京發展。積極對接全球頂尖醫藥健康跨國公司,支持其在京建設總部和研發中心。推動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依托本市中醫藥領域高校院所,促進中醫理論與現代科學融合。發揮龍頭企業創新引領作用,加強中藥新藥研發、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
完善產業發展要素 優化營商環境
在產業發展方面,行動計劃提出,醫藥健康產業列為主導產業的相關區要盡快制定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明確新增空間,加快產業布局。北部海淀區和昌平區要聚焦發揮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方面的科研優勢;南部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大興區,新增空間優先用于發展醫藥健康產業,進一步提升高端制造聚集優勢。優化園區服務體系。加強本市專業園區評估,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提升服務能力。研發類園區要加強軟環境建設,制造類園區要合理布局產業空間,加快“騰籠換鳥”。
鼓勵采購應用創新產品。研究制定醫藥健康創新產品評價篩選標準和認定程序,形成醫藥健康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服務)目錄,鼓勵市屬醫療機構采購應用目錄中產品。優化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管理方式。加快制定本市公立醫療機構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管理實施細則,探索實行動態管理等舉措。加快落實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按照國務院相關要求,從審評審批、監督管理等方面加快制定實施方案。加大創新激勵。對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一定規模、重大創新品種國內首先獲批上市或在歐美國家獲批上市、仿制藥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相關區給予相應激勵。
雷海潮表示,市衛生計生委、市醫院管理局還將積極鼓勵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新藥與器械研發,圍繞心腦血管、惡性腫瘤、神經系統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著力醫工合作,支持研發醫療健康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醫用機器人、高原缺血預適應訓練儀等移動醫療和可穿戴設備。加快市屬醫院傳統院內制劑的推廣及新藥申報,繼續支持20個有產業化前景的生物醫藥項目開展轉化醫學方面的研究試點。啟動實施北京市衛生與健康新技術新成果推廣工程,首批建設10個推廣基地,推廣50項技術,促進新技術基層普及。在科研平臺共享開放方面,加快推進市屬醫學科研院所科研儀器設備納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目前已有370臺(套)、合計5.8億元的設備進入共享平臺運行機制中。下一步將加快全市醫療機構的醫學實驗中心、大數據中心、生物樣本庫、醫學工程轉化中心、藥物臨床試驗基地等科研平臺的建設,鼓勵各類平臺、資源、設施面向社會進行開放,實現全市醫療數據標化與互通。目前,北京市已經制定了面向2020醫藥健康領域中的信息互聯互通方面的實施方案,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把北京地區在醫藥衛生健康領域中的互聯互通信息化水平再提升一個檔次,再上一個新臺階。
此外,為了保障上述重點任務得到有效落實,“行動計劃”從四個方面構建組織實施保障體系。包括建立市領導牽頭的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本市醫藥健康協同創新工作;有關部門、相關區政府將結合實際,按照“行動計劃”責任分工同步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細化落實方案;強化人才支撐,繼續引進、培養和支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人才團隊;做好資金保障,發揮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的統籌聯動作用。
來源:中國科技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