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產業,聽起來有些陌生又有些高大尚的產業,實則距離我們的生活很近,以多種多樣的姿態融于我們的生活。
沙棘的開發,有了沙棘果、沙棘含片、沙棘籽油、沙棘果汁;枸杞的開發,有了枸杞干、枸杞茶、枸杞酸奶……青海諸多極具特色乃至特有的生物資源經過科學研發、精深加工,不僅日漸成為青海大健康產業中的重要集群,而且在轉化中更大地發揮出資源的經濟價值、釋放出產業綜合效應,聚力成為青海經濟換擋升級中一支重要新興產業。
通過政策扶持、市場化推進,近年加盟青海生物產業的企業及投資增多,規模化及品牌化的特色產品增多,全國生物產業產銷市場“青海制造”越來越搶眼奪目,在生物技術研發、產業培育和市場應用等方面取得的進展,日漸讓生物產業由遠及近、由小及大體現在青海綠色發展中。
發展生物產業,青??捎匈Y本?底氣從何來?
“十三五”開局之年,青海明確“要把服務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建設作為加強科技供給的主要陣地,推進綠色能源示范省建設,打造新材料產業基地,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特色生物產業創新發展。”
面對這樣的發展選題和追求,有人不禁要這樣問:青海自然環境并不占優,發展生物產業可有資本?底氣從何來?
我們說,青海豐富的生物資源,是青海生物產業發展的先決優勢。
蟲草、大黃、藏茵陳、塞隆骨、唐古特白刺、沙棘、柴達木枸杞、亞麻、馬鈴薯、油菜、蠶豆、青稞、菊芋、牦牛……幅員遼闊的青海省,地形復雜,自然條件多樣,有森林、灌木、草原、荒漠、草甸以及水生植物等多種植被類型,植物資源豐富,而且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豐富的資源成為青海生物產業發展的最大資本。
10月19日,記者走進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標本館。在這個目前國內外收藏青藏高原地區動植物標本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標本館,記者看到展示有多種多樣栩栩如生的高原動植物標本。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陶燕鐸介紹,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具有獨特的生物區系,保存了相對完好的生態系統及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青海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獨特,具有豐富的高原特有的生物資源,是世界上獨具特色的生物資源庫。
“青海的生物資源不僅動植物種類豐富,而且可利用價值成分高,研發成果顯示不少資源經科技轉化成為產品后,其健康醫療等功效勝出目前市面上一些產品,包括一些價格不菲的高端產品。”陶燕鐸說,他們在對青海野生黃蘑菇研發中發現,其抗癌成效高于當前市場上價格不菲的一款產品,而且也找到對野生黃蘑菇進行人工培育解決資源持續供應的路徑,青海野生黃蘑菇資源轉化價值十分值得期待。
再來看看塞隆骨。塞隆本是青海當地的一種食草動物,對植被、牧場和農田的破壞非常大。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在研究中發現,塞隆骨與虎骨性味相同,在祛風除濕、補肝益腎等5大功效上與虎骨相比達到1:1,可以替代虎骨治療風濕類風濕疾病。
再以藏醫藥為例,青藏高原是藏醫藥發源地,目前已使用的藏藥資源種類2436種,其中藥用植物2172種,產自青藏高原的藥用植物占藏醫用藥的70%以上。藏藥植物資源種類獨特、藥源繁多復雜具有不可替代性。
青海生物資源庫藏有哪些寶貝?據不完全統計,青海省內約有維管束植物2100種,約占中國維管束植物2.8萬種的1/13。有鳥類292種,占全國同種總數的24.6%;獸類103種,占全國總種類的20.2%;冬蟲夏草、大黃、貝母等公認的青海省地道植物藥近30種,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藥材品種共有188種,在全國普查的363個重點藥物品種中青海共有151種。牦牛存欄頭數穩定在475萬頭的規模,占世界牦??倲档?3.9%。
“沃土”之上,青海生物產業“耕耘”現狀怎樣?
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藥資源與新藥研究重點實驗室,記者看到一間間工作室里,科研人員在一一認真地進行“高精深”的實驗研究。
柴達木枸杞籽油提取技術及成分分析研究、沙棘紅景天口服液的研制、青藏高原白刺資源綜合利用——白刺果渣中花青素提取工藝研究開發、青海柴達木枸杞葉黃酮精制技術研究……在實驗室的走廊中,一塊塊展板展現出近些年來這個實驗室的科研成果,也讓人們看到青海生物產業不斷前行的腳步和廣闊前景。
坐在陶燕鐸辦公室采訪間隙,他為我們沏了一杯用枸杞葉做的茶,茶的味道有一種淡淡的清香。他說,這個茶也是科研轉換的成果,通過對枸杞葉的采集,提取相關成分深加工而成,對于預防糖尿病等都有不錯的效果。這一產品目前主要銷往省外。
資源優勢為生物產業發展提供了“沃土”。經過多年推進,我省在生物技術研發、產業培育和市場應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中藏藥材開發方面,冬蟲夏草、藏茵陳、大黃、秦艽、獨一味、羌活、沙棘、貝母、黨參、鐵棒槌等常用中藏藥材提取物的加工技術研究、指紋圖譜研究及質量標準研制取得了一批新成果,為新藥的研發、保健食品的研發奠定了技術基礎。
特色植物生物技術方面,一批食品制造企業從沙棘、枸杞、白刺果、青稞苗等獨具特色的植物資源的生理活性成分的提取、純化和綜合利用入手,研究、開發生物制品加工技術、蜂產品加工技術、生物黃酮提取技術,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為生物高新技術和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生物育種方面,在白菜型油菜和甘藍型優質春油菜育種上一直處于全國領先水平。畜牧業生物技術方面,在牦牛骨、血、干酪等的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方面開展了研究,取得了一批應用基礎研究的成果……
而且,我省特色生物資源的開發與成果轉化也在加速發展,我省生物產業已形成一定產業基礎。
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青海省有醫藥生產企業41家。其中,中藏藥生產企業25家,年生產中成藥約2000噸,年產值達37億元,占醫藥行業的51%。全省擁有666個國家藥品生產批準文號,其中中藏藥品種有409個,金訶藏藥、晶珠藏藥、久美藏藥、珠峰藥業、清華博眾、康普生物等一批生物醫藥骨干企業,初步形成以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為核心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珠峰藥業“青藏高原冬蟲夏草培育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完成了冬蟲夏草菌粉母液副產品的開發,并實現產業化生產;金訶藏藥“藏藥制劑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完成了傳統藏藥“安兒寧顆粒”產品的升級改造和二次開發,實現單品銷售收入過億元;康普生物“青藏高原沙棘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完成了地方特色漿果資源的梯度研發,新增“健康之家”終端產品73個……
陶燕鐸還告訴我們,青海白刺是非常好的抗氧化劑,也是很好的氨基酸補充劑,圍繞白刺深加工開發出來的產品白刺果片、白刺籽油等高原特色食品贏得了市場的青睞,包括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
市場日益見證,越來越多優勢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顯示出青海生物產業做大做強的良好趨向和巨大的開發潛力。
破題行動不斷, “孵化”青海生物產業新希望可期
毋庸置疑,遵循“突出優勢,強調特色,立足省情,重點突破”的原則,我省生物產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如今具備了一定的底氣。然而,在采訪中記者也發現,生物技術領域研發能力不足,科研成果轉化效率低,產業化進程緩慢,產品拓展銷售市場困難等,極大地制約著我省生物產業升級發展。
好資源如何通過高精尖研發轉化成好產品、好品牌?好產品如何通過有效的經營運作打開市場、擴大市場?記者在采訪中感到,這兩大問題是青海生物產業要走的更高遠需要深度破題解決的問題。
值得期望的是,我們聽到了喜人的腳步聲傳來。
10月27日,青藏高原生物科技集成創新中心暨青海海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西寧生物科技產業園揭牌,我省中藏藥、特色動植物等優勢生物資源由此獲得新的科技研發及生產轉換平臺。
據了解,青藏高原生物科技集成創新中心在省科技廳、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管委會支持下,依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海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組建。“中心”針對青藏高原典型高山物種資源開發領域,承擔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產品力提升的基礎性研究、工程技術中試及產業化轉化研究。同時,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成套的生產線建設及相關的技術培訓,進行技術改造、產品技術升級,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提供技術支撐,促進生物醫藥產業良性發展。
西寧生物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青海海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青藏高原生物資源利用研發的公司,擁有專業的技術團隊負責產品的技術研發以及營銷團隊負責產品的市場調研及銷售,企業與高端科研究院所攜手搭建這一創新中心,對加強園區科研、科研成果轉換、拓展園區多元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把生物產業作為重點戰略產業加快發展。記者了解到,根據全省生物產業發展的實際和資源特點,青海“十三五”重點瞄準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加快發展生物能源、生物環保。
其中,生物醫藥領域,以大黃、藏茵陳、塞隆骨、冬蟲夏草等特色中藏藥材原料基地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大黃、藏茵陳、秦艽等特色中藏藥材GAP種植基地,為加工工業提供可持續利用的優質原料,促進中藏藥材的加工生產向規模化、標準化、商品化方向發展等。
特色生物資源精深加工領域,重點開展特色生物制品下游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不斷開發其終端產品,推動青海特色食品制造業的發展,進一步延伸生物技術產業鏈。
生物農業方面,重點加快雙低油菜、蠶豆、脫毒馬鈴薯等球(根)莖類作物制種、育種基地建設,良種家畜的產業化和肉類深加工產業化,加快具有區域優勢的特色農作物開發和產業化。
生物環保領域,圍繞三江源高寒生態恢復、柴達木荒漠化治理及環青海湖地區生態保護,重點開發適應高原寒旱區抗逆、抗旱、抗寒性強的草、樹新品種培育技術,大力開發環保生物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加快產業化進程。
生物服務業領域,培育生物產業延伸服務,發展健康管理、臨床檢驗社會化、個體化醫療等新業態。積極扶持生物產業政策咨詢、技術轉移、金融投資、流通交易、法律服務等業務發展,鼓勵公共研發平臺、孵化器、臨床基地的企業化發展。
陶燕鐸說,預計5年以內,青藏高原生物科技集成創新中心暨青海海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將全面發揮引領青藏高原生物產業發展的排頭兵作用。
當日,走進青藏高原生物科技集成創新中心,記者看到嶄新的設備已經開始運轉起來,青海生物產業發展的又一新希望開始轉動。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