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華社12月19日的報道,經總理李克強簽署批示,國務院日前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十三五”期間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該《規劃》意義在意,明確了以新興產業為方向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的同時,布局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并在更廣領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長點,每年帶動新增就業規模可達百萬人。
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規劃中的10萬億支柱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了“先鋒”,更是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石。
規劃為上述新興產業的發展給出了路線圖與明確的時間節點——
2015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8%左右。未來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從蓄勢待發到群體迸發的關鍵時期。計劃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
能否實現上述路線圖,5個產業中的第一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將成為關鍵。因為基于新一代通訊技術以及網絡平臺實現的信息獲取、技術共享、服務提供,已成為推動未來社會發展與產業進步的關鍵。更基于新一代物聯網技術,全新的智能設備將成為了將我們帶入全新時代的關鍵。
對此,飛天眾智中國制造科技服務平臺(以下簡稱“飛天眾智”,techina2025.com)技術中心總監,長期致力于國內信息化產業研究的徐博表示:“新一代信息化技術的強勢發展,將實現對其它四項產業發展的有效牽引。特別是對于高端制造和生物產業來說,其發展模式較此前已發生了顛覆性的變革,傳統的擴大生產發展模式已遠不適用于當前的經濟新常態環境。必須在技術、在創新領域實現根本性的突破。而這些,都需要依托技術的引入和服務配套。”
而上述大環境的形成,也是推動包括飛天眾智在內的,國內新一代“互聯網+”科技服務/交易平臺不斷涌現。而網絡技術交易平臺的出現,也彌補了原本企業間技術流轉的短板,更將原本有限而且分配并不均勻的技術研發資源,提供給了所有企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是重大科技突破和新興社會需求二者的有機結合。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突破傳統產業發展瓶頸,為中國提供彎道超車、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的寶貴機遇。”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對此進行了解讀。
而為了確保路線圖的落實,《規劃》還明確了八個方面發展任務:
一.推動信息技術產業跨越發展,拓展網絡經濟新空間;
二.促進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產業突破發展,引領中國制造新跨越;
三.加快生物產業創新發展步伐,培育生物經濟新動力;
四.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壯大,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五.促進數字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創造引領新消費;
六.超前布局戰略性產業,培育未來發展新優勢;
七.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
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放發展,拓展國際合作新路徑。
據此我們也能看出,確保落實這些發展任務的根本性前提,依舊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前提的對全局的感知和把控。因為也必須如此,才能實現完善管理方式、構建產業創新體系、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進而更加深入地推進軍民融合,并通過中央提供的大金融財稅支持、加強人才培養與激勵等政策保障和支持措施,實現最終的發展目的。
毫無疑問,只有以發展信息為先、推進新技術研發和落地、大力推廣互聯網平臺拓拓展,中國經濟的新支柱才能最終架構,《規劃》勾勒的未來中國全景圖才能夠最終實現。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