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工信部正式向阿里云與網宿科技發放內容分發網絡(CDN)業務經營許可證。這是自CDN在《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被明確作為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正式單獨進行經營監管后,工信部首次正式向企業發布許可。CDN產業牌照時代正式開啟。
近年來隨著國內互聯網的飛速發展,CDN服務作為互聯網內容傳遞的重要一環,顯得越發重要。2015年起,隨著“互聯網+”的推進,以及“寬帶中國”專項行動的落地,作為寬帶中國戰略中不可或缺的應用基礎設施,CDN注定進入更快的發展階段。
2015年起,我國CDN產業迅猛發展,在2015年就達到了58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統計數據顯示,在2010 年我國CDN市場規模僅為為7億元人民幣,2015年增長至58億元人民幣。根據預測,2017年,全球CDN產業的規模將達到46億美元,我國無疑將成為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在技術變革的推動下,CDN市場格局也在發生巨大轉變,從最初的的CDN專業服務提供商,到現在的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公司,都開始進軍CDN行業。目前,國內CDN市場的主要玩家主要包括五種類型:藍汛通訊、網宿科技和帝聯科技等為代表的專業CDN提供商;以阿里云、騰訊云、UPYUN為代表的云CDN提供商;以UCloud、七牛為代表的代理CDN廠商;互聯網企業自建的CDN平臺;以及以迅雷為代表的創新型CDN提供商。CDN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競爭的新領地,如此多類型的市場參與者與服務使得CDN市場競爭激烈的同時,市場環境更是日益復雜。
為了規范CDN市場的發展,2015年12月《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以下簡稱《目錄》)出臺。《目錄》中對CDN等熱點業務進行了明確定義和描述,并明確提出CDN業務要納入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對完善增值電信業務監管、促進信息通信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據了解,今年3月1日《目錄》正式實施后,為了應對CDN業務給傳統信息安全監管工作帶來的影響與挑戰,工信部相關部門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的原則,組織開展CDN信息安全技術管控手段建設。在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的指導下,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作為第三方機構,對內容分發網絡業務信息安全管理方式方法進行了多維度試點與驗證,國內多家CDN業務企業率先參與測評。
通過大量測試驗證工作后,本次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中,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網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獲得了“內容分發網絡業務”許可。
此外,阿里云還獲得了“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業務”、“存儲轉發類業務”許可,成為業內擁有相當全面資質的云服務提供商,而網宿科技也在測試中通過了CDN接入系統、信安系統及備案管理系統共三項主要測試。
二者此次獲得牌照,將在CDN行業獲得相當一段時間的話語權。業內專家指出,國家既然發放了牌照,未來肯定希望將其作為市場準入條件。對于其他CDN服務商來說,盡快申請牌照勢在必行。工信部相關部門目前正在完善管理規定,規范市場發展環境,對于沒有獲得牌照的企業以及新加入的市場玩家,將面臨更高的市場準入門檻,以及日后可能面臨無證經營或超范圍經營的風險。
CDN進入牌照時代的第一步已經邁出,相信未來針對CDN業務的相關技術標準和配套監管措施也會相繼出臺,無疑將進一步鼓勵有創新能力的企業進入規范化的市場,共同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