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計劃投資逾1000億美元,到2020年成為全球芯片行業的領導者。全球最成功、最創新的半導體企業領導人都開始積極思考,應如何應對此舉所帶來的挑戰,并抓住隨之而來的機遇。然而疑問依然存在:中國是否在追逐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中國是否能夠成功成為全球半導體老大?
根據貝恩公司的最新研究發現,到2020年,近55%的全球內存、邏輯和模擬芯片將流向或流經中國。但目前中國只生產全球15%的半導體。雖然這個數字已然比幾年前的近10%有所上升,但半導體依然是中國最大的貿易赤字項目,甚至超過了石油,說明中國在解決供需不平衡方面仍是長路漫漫。
“中國的目標是生產更多的微處理器和內存芯片,從而提高國產消費電子設備和工業設備的芯片自制率,滿足國內消費和出口需求。”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凱文·米瀚(Kevin Meehan)如是說,“但財力投資和長期耐心并不足以爭得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領導權。如果想要縮短差距,中國必須要與全球巨頭并肩合作。”
中國的市場進入戰略各有不同,但總的來說,中國是想盡可能地控制需求,并獲取關鍵知識產權,從而提升競爭地位。然而在半導體行業,質量、技術、價值和品牌才是決定市場領導權的關鍵。
想要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領袖,中國廠商必須在技術和生產成本上趕超外國廠商。但市場對基本的知識產權和持續創新等有很高的要求,即便是資金最雄厚的公司,進入市場的難度也很大。而且芯片巨頭也不愿意和中國或其他地區的潛在競爭對手分享核心的知識產品。
如此高的市場進入門檻意味著中國很有可能與現有半導體公司進行合作。中國在半導體行業的并購交易持續攀升也反映出了這一趨勢。貝恩分析發現,去年中國并購交易金額攀升至近100億美元,但市場尚未達到最先進的技術水平。
對于全球半導體公司而言,中國此舉對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在不斷變化的競爭環境中,他們可采用基于情景的方法預測中國的潛在行動并采取應對舉措。同時,尋找機會投資中國市場、擴大公司版圖,在處于劣勢的細分行業中與中國廠商進行合作,有助于擴大對市場領導者的贏面。考慮到培養半導體能力的耗時漫長,選擇正確的合作伙伴,比在細分行業中取得先行優勢更重要。
而中國半導體廠商面臨截然不同的機遇,他們應該更注重探索合作機會,在市場中找到立足之地,為成功打下夯實基礎:
通過自然增長達到預期規模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戰,所以中國廠商應該積極尋求合作(一般是找到擁有強大知識產權的市場跟隨者,這些公司將受益于合作帶來的雄厚資金,而且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同時在國內外市場留意那些希望退出半導體行業或被投公司的企業,尋覓接手機會。
在合作層面,中國廠商應該重視與跨國廠商的雙贏合作,共同開發、調整和生產供中國生態系統的技術,這比單純的低成本競爭或知識產權轉移戰略有效得多。
此外,中國廠商還應該有針對性地鎖定并購機會,從而構建能力和贏得人才。通過積極處理監管和知識產權問題、落實有效的并購后整合計劃,他們將能夠確保成功達成并購交易,留住優秀人才。半導體這個市場本就不大,并購失敗會降低未來并購交易的成功率。
從戰略的角度來看,聚焦戰略比起寬泛或普遍適用的方法更有可能成功。成功的企業將戰略聚焦于中國市場供求缺口的特定領域,憑借市場需求取得領先地位,同時緊隨中國政府的重點戰略和激勵政策。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演變和快速增長,成為某一領域的佼佼者將會帶來可持續的價值回報。
“不可否認,中國憑借廣闊的市場、雄厚的財力以及追求經濟目標的持久耐心,將促使跨國公司采取清晰的戰略與中國半導體廠商合作,而后者則需通過積極探索合作可能、把握并購機會,落實聚焦戰略,在市場中站穩腳跟。”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陸原表示,“隨著市場的發展、競爭的升級,那些時刻關注了解行業動態、并相應制定實施正確戰略的企業才能獲得成功。”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