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雖然歐洲經濟在緩慢復蘇,帶領歐元區走出經濟衰退的德國2013年的GDP仍僅有0.4%,低于人們的預期。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于近日警告世界,現在宣布歐債危機結束還為時過早。
而美國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停滯期之后,雖然人們對其2014年的增長前景保持樂觀,但所有人都認可,美國經濟還要做好應對長期停滯的準備。
對于整個世界來說,在經歷了長達五年的金融危機之后,如今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都仍然處于疲軟,復蘇放緩,傳統產業的國際貿易和整個市場都出現許多不確定因素,新興經濟體對于世界經濟的主導性影響可能不會像人們想的那么快到來。
在普華永道的《2012—2016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里再次提到,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創意產業的確是一個經濟增長點, 2011年全球娛樂與媒體支出共增長了4.9%。
聯合國發布的《2010創意經濟報告》也曾經指出,2008年的金融和經濟危機爆發使得全球貿易額減少了12%,但同時創意產品與服務的世界出口額卻仍保持增長,達到5920億美元。
在這種背景之下,文化創意產業不僅仍然發展迅速,而且在全球范圍內都顯示出不同階段的越界擴容與轉型升級。
這一轉型之風又一次從英國起刮。英國作為老牌創意產業國家,創意產業已經占了整個經濟的9.7%,它提供了超過250萬個工作崗位,這在英國比金融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的就業崗位要多,從業人員人數增長速度是全部勞動力增速的4倍。
英國的創意產業一直是其他國家研究和學習的主要對象。但在去年4月,英國一家獨立的創新基金會發布了《創意經濟宣言》,指出英國原有的創意產業的定義、相關政策和經營模式已經有些過時,跟不上互聯網時代的發展。
報告依據的理論是,技術對于產業發展的影響是有延遲的,正如工業革命的歷史,從珍妮紡紗機到改良蒸汽機的發明開始,工業革命用了一百年才改變世界工業的面貌。
因此雖然人們從10多年前就公認數字時代的開啟,對于創意經濟的影響現在才顯著顯現。所以報告建議英國政府重新定義創意產業,將定義簡化為“專門使用創意才能實現商業目的的部門”并且擴大分類;還建議開放互聯網,并且在教育方面加強數字技術的普及,在稅收等政策方面鼓勵創新。
不止是英國,那些創意產業起步較早的國家比如澳大利亞、美國等都將更多的研究目光投入到數字化和社交媒體中,繼續保持創意產業在本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值、對外貿易和高收入創意人才數量的領先地位。
美國將創意產業稱為版權產業,2010年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6.4%,提供了510萬個就業機會,并且比其他勞動人口的平均收入高27%。尤其是出口總值達到1340億美元,遠遠高于航空業、汽車制造業和農業。
普華永道的《2012—2016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較之上一本報告,將數字化的音樂、電子雜志和互聯網視頻正式納入到分類體系中。
走在創意產業發展前沿的澳大利亞,在旨在培養青年人才的創意產業創新中心冬季學校,近幾年的培訓主題都放在了互聯網、數字化和游戲上,參加培訓的申請者的研究視角也越來越集中于這一方面。
而以文化產業為發展傳統的國家,近幾年一直致力于總結發展模式,力圖增加出口。比如2009年意大利發布了《創意白皮書》,梳理了創意產業的“意大利模式”,而實際上只是梳理了包括時尚產業、“味道產業”等意大利特色產業在內的城鎮化與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
歐盟2011年啟動了“創意歐洲”計劃,從2014年起支持歐盟的文化與創意產業發展,其目的也正是為了幫助文化與創意部門在“數字時代”和全球化背景下獲得更多的機會,并且協助歐盟的“歐洲2020”10年發展計劃,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就業和社會凝聚力的增長。
對于新興國家,由于經濟基礎薄弱,在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主導的《2013創意經濟報告·特別版》中,一改過去貿發會議主持下的經濟發展訴求,更強調創意經濟發展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的非貨幣化收益。
這部特別版更看重創意產業對于社會結構的調整,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帶動教育、非遺保護等公共文化的發展,更尊重發展中國家按照自己的路數發展創意經濟。
而聯合國千年計劃即將到期,新的“后2015”千年計劃正在制定當中,這部對于千年計劃有所修正的新計劃勢必對發展中國家未來國家間合作等方面帶來影響。
新興國家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以中國為代表和標桿。在世界銀行公布的文化類產品出口中,中國占據第一梯隊的重要位置。在聯合國發布的《2010創意經濟報告》中明確將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文化產品出口國,占到了全球文化貿易總額的21%。
由于聯合國貿發會議隨后又幫助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其他國家制定創意經濟的發展戰略,所以這本報告中的指標體系成為許多包括巴西、莫桑比克、贊比亞等國家官方采用的統計口徑。
除了發展中國家也有很大的文化貿易量,其出口對象也包括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整體的文化貿易額增長速度領先于世界。
但長期以來,文化創意產業一直被視為發達國家的領地,與文化、原創相關的產品(作品)主要來自于發達國家。在文化制造業產品如紙張、文具、玩具甚至動漫制作(外包)等方面,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確承擔了大量的“制造”工作,而核心創意和知識產權則始終掌握在美英等發達國家手中。
《創意經濟報告》的指標無法看出發達國家占有了相當大比例的版權和品牌附加值,像中國這樣出口貿易量大的發展中國家許多都是加工制造型的創意經濟和代工生產。不過,這些新興國家一方面向發達國家出口文化制造品,一方面也開始將自己的原創作品向欠發達國家或者其他發展中國家兜售。
2008年,發展中國家及部分欠發達國家向世界出口的創意產品達到1760億美元,占整個創意產業貿易額的43%,并且在2002年至2008年間達到了年均增長13.5%的高速度。
還有一類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加勒比海地區國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方向還是以旅游為主的初級門類。加勒比海地區的核心文化政策范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慶和文化多樣性,其中旅游是加勒比海地區的核心文化產業門類,尤其是各種影響很大的節慶活動,比如加勒比藝術節或者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狂歡節。
但是這些節日雖然影響很大,和全球其他類似活動一樣,相關準確數據是缺失的,相關評價指標體系也是缺失的,無從知曉它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帶動了經濟發展,創造了多少間接效益。
總而言之,與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明顯的東部、中部和西部模式類似,國際文化創意產業也分化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幾個梯隊。但是我們在每一個梯隊里,都看到了由于數字化、經濟環境等因素帶來的擴容與轉型。
這是一個全球文化創意產業正在從過去十幾年形成的框架下轉向一個嶄新平臺的大時代。
雖然歐洲經濟在緩慢復蘇,帶領歐元區走出經濟衰退的德國2013年的GDP仍僅有0.4%,低于人們的預期。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于近日警告世界,現在宣布歐債危機結束還為時過早。
而美國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停滯期之后,雖然人們對其2014年的增長前景保持樂觀,但所有人都認可,美國經濟還要做好應對長期停滯的準備。
對于整個世界來說,在經歷了長達五年的金融危機之后,如今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都仍然處于疲軟,復蘇放緩,傳統產業的國際貿易和整個市場都出現許多不確定因素,新興經濟體對于世界經濟的主導性影響可能不會像人們想的那么快到來。
在普華永道的《2012—2016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里再次提到,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創意產業的確是一個經濟增長點, 2011年全球娛樂與媒體支出共增長了4.9%。
聯合國發布的《2010創意經濟報告》也曾經指出,2008年的金融和經濟危機爆發使得全球貿易額減少了12%,但同時創意產品與服務的世界出口額卻仍保持增長,達到5920億美元。
在這種背景之下,文化創意產業不僅仍然發展迅速,而且在全球范圍內都顯示出不同階段的越界擴容與轉型升級。
這一轉型之風又一次從英國起刮。英國作為老牌創意產業國家,創意產業已經占了整個經濟的9.7%,它提供了超過250萬個工作崗位,這在英國比金融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的就業崗位要多,從業人員人數增長速度是全部勞動力增速的4倍。
英國的創意產業一直是其他國家研究和學習的主要對象。但在去年4月,英國一家獨立的創新基金會發布了《創意經濟宣言》,指出英國原有的創意產業的定義、相關政策和經營模式已經有些過時,跟不上互聯網時代的發展。
報告依據的理論是,技術對于產業發展的影響是有延遲的,正如工業革命的歷史,從珍妮紡紗機到改良蒸汽機的發明開始,工業革命用了一百年才改變世界工業的面貌。因此雖然人們從10多年前就公認數字時代的開啟,對于創意經濟的影響現在才顯著顯現。
所以報告建議英國政府重新定義創意產業,將定義簡化為“專門使用創意才能實現商業目的的部門”并且擴大分類;還建議開放互聯網,并且在教育方面加強數字技術的普及,在稅收等政策方面鼓勵創新。
不止是英國,那些創意產業起步較早的國家比如澳大利亞、美國等都將更多的研究目光投入到數字化和社交媒體中,繼續保持創意產業在本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值、對外貿易和高收入創意人才數量的領先地位。
美國將創意產業稱為版權產業,2010年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6.4%,提供了510萬個就業機會,并且比其他勞動人口的平均收入高27%。
尤其是出口總值達到1340億美元,遠遠高于航空業、汽車制造業和農業。普華永道的《2012—2016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較之上一本報告,將數字化的音樂、電子雜志和互聯網視頻正式納入到分類體系中。
走在創意產業發展前沿的澳大利亞,在旨在培養青年人才的創意產業創新中心冬季學校,近幾年的培訓主題都放在了互聯網、數字化和游戲上,參加培訓的申請者的研究視角也越來越集中于這一方面。
而以文化產業為發展傳統的國家,近幾年一直致力于總結發展模式,力圖增加出口。比如2009年意大利發布了《創意白皮書》,梳理了創意產業的“意大利模式”,而實際上只是梳理了包括時尚產業、“味道產業”等意大利特色產業在內的城鎮化與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
歐盟2011年啟動了“創意歐洲”計劃,從2014年起支持歐盟的文化與創意產業發展,其目的也正是為了幫助文化與創意部門在“數字時代”和全球化背景下獲得更多的機會,并且協助歐盟的“歐洲2020”10年發展計劃,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就業和社會凝聚力的增長。
對于新興國家,由于經濟基礎薄弱,在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主導的《2013創意經濟報告·特別版》中,一改過去貿發會議主持下的經濟發展訴求,更強調創意經濟發展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的非貨幣化收益。
這部特別版更看重創意產業對于社會結構的調整,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帶動教育、非遺保護等公共文化的發展,更尊重發展中國家按照自己的路數發展創意經濟。
而聯合國千年計劃即將到期,新的“后2015”千年計劃正在制定當中,這部對于千年計劃有所修正的新計劃勢必對發展中國家未來國家間合作等方面帶來影響。
新興國家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以中國為代表和標桿。在世界銀行公布的文化類產品出口中,中國占據第一梯隊的重要位置。在聯合國發布的《2010創意經濟報告》中明確將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文化產品出口國,占到了全球文化貿易總額的21%。
由于聯合國貿發會議隨后又幫助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其他國家制定創意經濟的發展戰略,所以這本報告中的指標體系成為許多包括巴西、莫桑比克、贊比亞等國家官方采用的統計口徑。
除了發展中國家也有很大的文化貿易量,其出口對象也包括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整體的文化貿易額增長速度領先于世界。
但長期以來,文化創意產業一直被視為發達國家的領地,與文化、原創相關的產品(作品)主要來自于發達國家。在文化制造業產品如紙張、文具、玩具甚至動漫制作(外包)等方面,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確承擔了大量的“制造”工作,而核心創意和知識產權則始終掌握在美英等發達國家手中。
《創意經濟報告》的指標無法看出發達國家占有了相當大比例的版權和品牌附加值,像中國這樣出口貿易量大的發展中國家許多都是加工制造型的創意經濟和代工生產。不過,這些新興國家一方面向發達國家出口文化制造品,一方面也開始將自己的原創作品向欠發達國家或者其他發展中國家兜售。
2008年,發展中國家及部分欠發達國家向世界出口的創意產品達到1760億美元,占整個創意產業貿易額的43%,并且在2002年至2008年間達到了年均增長13.5%的高速度。
還有一類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加勒比海地區國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方向還是以旅游為主的初級門類。加勒比海地區的核心文化政策范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慶和文化多樣性,其中旅游是加勒比海地區的核心文化產業門類,尤其是各種影響很大的節慶活動,比如加勒比藝術節或者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狂歡節。
但是這些節日雖然影響很大,和全球其他類似活動一樣,相關準確數據是缺失的,相關評價指標體系也是缺失的,無從知曉它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帶動了經濟發展,創造了多少間接效益。
總而言之,與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明顯的東部、中部和西部模式類似,國際文化創意產業也分化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幾個梯隊。但是我們在每一個梯隊里,都看到了由于數字化、經濟環境等因素帶來的擴容與轉型。這是一個全球文化創意產業正在從過去十幾年形成的框架下轉向一個嶄新平臺的大時代。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