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有企業混改商機,聚焦國有資產交易時訊,拓展投資并購價值管理視野
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促進汽車消費,2020年4月23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2020年2月26日,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公布了2020年第1期新能源小客車指標配置結果,其中包括54200個個人指標,3000個單位指標,2800個營運小客車指標。當前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共有467360個。如果按照目前的新能源指標分配規則測算,最新的申請者仍至少需8年的時間排隊。
我國新能源領域已經經過長達十年的高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為新能源的發展提供了大力支持政策,使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國。在過去一年里,中國新能源的關鍵核心技術也達到近五年來的頂峰,純電動車型的續航里程顯著提高。
新能源汽車板塊大漲,與利好政策刺激密切相關。1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表示:“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再進一步退坡”。隨后,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解釋稱:“為穩定市場預期,保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大幅退坡,希望行業企業堅定發
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并于近日開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得益于國家政策扶持和企業創新努力,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存在產品價格高、續航短、充電難等問題。盡管出現了“三連降”,也不能就此簡單否定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方向。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更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保持戰略定力。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成為世界的領跑者。產銷方面,中國自2015年以來連續4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每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與保有量均占據全球市場的50%以上。技術方面,中國在新能源電動汽車的主要動力電池,即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的生產上,位居世界前列。
宇通汽車、比亞迪和中通汽車三家將獲得的補貼最多,分別為45.9億元、34.61億元和11.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曾因今年5月“水氫發動機”一事引發輿論關注的金華青年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年汽車)也將獲得約1.18億元的補貼。
“燃油車退出時間表”意味著燃油車退出國內市場已不再是紙上談兵。這引發了業內關于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如何協調發展的討論。燃油車能否順利“隱退”,新能源汽車能否順利“接班”,這關乎汽車行業的變革與生存,也關乎廣大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用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