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有企業混改商機,聚焦國有資產交易時訊,拓展投資并購價值管理視野
財政部早在2016年初就對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進行了專項檢查,共涉及2013年至2015年已獲得和已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40.1萬輛,抽查13.3萬輛已銷售的新能源汽車的運營狀態。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在世界范圍內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主要汽車強國研發及推廣應用的重點。本文從節能減排、產業轉型升級、建設汽車強國等角度闡述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意義,并從市場、技術、政策、充電設施、商業模式等方面剖析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和存在的關鍵問題,基于現狀剖析和前瞻性技術預判,分析了純電動汽車、混合
一家車企的高管表示,企業并沒有拿到補貼,所有補貼直接給了公用運輸公司。如果視作騙補,客車企業不僅要被追回2015年度違規上牌車輛獲取的中央財政補助預撥資金,且按問題金額50%處以罰款。這對資金鏈本就吃緊的新能源客車企業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
消費結構改變,政策推動下汽車消費有望繼續增長。目前,客車的新能源滲透率已接近峰值,電池矛盾和騙補弱化未來發展潛力,乘用車和專用車的新能源化是大勢所趨,其中專用車以物流車為主,中短期內有一些機會,乘用車中長期為核心主力未來新能源汽車將朝著經濟型車電動化、中級車混動化、中大型SUV插混化邁進。
財政政策呵護下的我國新能源汽車萌芽期已過,正切換到快速成長期,兩級財政補貼逐步“退坡”已成必然。今后政府財政補助將向規模化、差異性和技術性顯著轉向。可以預測,隨著財政補貼更為精準的發力,我國新能源汽車將步入提高品質、注重技術創新及創新商業模式的內涵型增長軌道。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由市場導入期轉向了快速成長期,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張。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頻頻出臺,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在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應用推廣、產業扶持等政策上做出了相應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