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近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現在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數量太多處于小而散的狀況,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這為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新能源汽車曾連續7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使用的是“清潔汽車”一詞),在各方支持及政策助力下,傳統車企加快轉型,造車新企業強勢入局,互聯網等科技公司也紛紛跨界造車。同時,逐漸發展起來的整車制造帶動充換電、動力電池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熱”了起來。天眼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企業有198家,其中150家在2018-2020年注冊,并有超過33.2萬余家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登記在冊。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升溫,頭部效應逐漸顯現。今年8月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領域,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5家--比亞迪(60858輛)、特斯拉中國(44264輛)、上汽通用五菱(43783輛)、上汽乘用車(16998輛)、廣汽埃安(11613輛),合計約17.75萬輛,占比超58%;在動力電池領域,排名前四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中航鋰電裝機量占總裝機量的比重逾八成;充電運營企業充電樁數量超過1萬個的有11家,其充電樁總量占比逾九成……
“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的新要求,既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的必然趨勢,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尤其在降碳要求愈加嚴格、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嚴重、國際間產業競爭更加激烈的新形勢下,加快新能源汽車企業兼并重組,是促進企業搶占行業制高點、提高發展質效的重要著力點。而且,正如肖亞慶所指出的那樣,新能源汽車具有技術含量高的特點,所以資源應盡可能市場化集中,避免分散。
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汽車在經過新一輪洗牌后,最終能留下來的必將是掌握核心技術、用心造車的企業。尤其對自主品牌而言,要通過市場競爭走向高端化,不僅要強調智能化,還要鞏固傳統的技術優勢,回歸車輛性能本身,造出更好體驗的產品,才能有更大所為。
來源:中國能源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