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積分考核約束和積分收益激勵下,我國汽車行業平均油耗持續下降,單車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減少,行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管理長效機制逐步建立,新能源汽車受重視度及市場占有率日趨提升。
根據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日前發布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實施情況年度報告(2021)》顯示,2016至2019年,乘用車行業平均油耗年均降幅4.7%。今年第一季度,我國新增新能源車相關企業超過3萬家,同比增長298%。
業內普遍認為,隨著更為嚴苛的“第五階段乘用車燃料消耗量標準”正式實施,將與不斷完善的積分管理長效機制形成合力,繼續推動我國傳統燃油車節能減排,加快向新能源汽車和節能型汽車發展轉型的步伐,進而對促進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支撐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產生重要意義。
“雙積分”政策逐見成效
2020年我國減污降碳成效顯著,空氣質量得到總體改善。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為87%,比2015年上升5.8個百分點(目標3.3個百分點);全國PM2.5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PM2.5未達標城市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8.8%(目標18%),均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要求。
2017年,工信部聯合相關部門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對乘用車企業設定燃油汽車節能和發展新能源汽車兩個考核目標,對應設立“油耗”和“新能源”兩種積分,以提升乘用車節能水平,促進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據了解,“雙積分”政策要求汽車制造商銷售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車才能抵消燃油車部分的積分,如果積分不達標未抵償負積分,則會面臨暫領申報產品目錄、停止部分燃油車車型生產或進口等處罰。
《積分年度報告》顯示,在積分考核約束與積分收益激勵下,行業企業普遍加大節能與新能源產品研發投入,行業平均油耗持續下降,新能源產品性能質量穩步提升,企業間合資合作節奏加快,產業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提高,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協調發展的市場化機制逐見成效。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愿景下,制定更加積極的節能減排目標,大力推動促進低能耗、低排放的傳統燃油汽車研發和生產,以及向新能源汽車和節能型汽車發展,將成為“十四五”期間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化能源體系的重要課題。
加速車企轉型升級
2020年6月22日,工信部等多部委正式發布《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根據最新的“雙積分”政策,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14%、16%、18%。并新增“低油耗乘用車”概念,即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低油耗乘用車的生產量或者進口量分別按照其數量的0.5倍、0.3倍、0.2倍計算。
華昇能源產業研究院研究員田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后部分側重生產燃油車的傳統車企要想貼合雙積分政策要求,轉身壓力會逐漸增大,新政在促使車企不斷提升技術的同時,也將改變廠商產品布局的重心,以更加符合低碳發展的環保主旨。
此外,今年7月1日起,《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強制性國家標準將正式實施,該標準是我國汽車節能管理的重要支撐標準之一,也是落實《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重要舉措。工信部指出,《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將與《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GB27999-2019)形成第五階段乘用車燃料消耗量標準,共同支撐雙積分管理辦法順利實施。
工信部明確,新標準旨在持續推動傳統燃油汽車節能降耗,同時服務和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確保實現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最終達到乘用車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水平在2025年下降至4.0L/100km,對應二氧化碳排放約為95g/km的國家總體節能目標。
據此前乘聯會的測算,若以2020年為基準年份,2021-2025年第五階段標準(按4.0L/100km估算)實施期間將累計節省汽油1141.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748.5萬噸。
“新國標將綜合油耗測試標準從原先的NEDC轉為WLTC,在數據更為精準、測試方法更加復雜的嚴格評定標準下,會更接近實際駕駛油耗與續航里程,也意味著燃油車平均油耗的達標門檻提升。”田曉認為,新國標實施后,將會促進廠商積極研發、應用高效內燃機、高效變速器、整車設計優化,以及采用輕量化等技術,并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傳統車企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從而帶動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多元化發力提速,最終促進汽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產業體系、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提供堅強保障。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请问你们有什么类型的项目?
请问你们怎么收费?
怎么联系你们?
感谢您的关注,当前客服人员不在线,请填写一下您的信息,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