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月26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云度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純電動乘用車產業化項目,新能源車企前10張牌照已發放完畢。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曾表示,新能源車企資質審批數量預計將在10家左右。
而近日有消息稱,知豆電動車可能將成為獲得第11張新能源牌照的企業。對此,知豆電動車方面則表示,目前情況不便透露,一切以發改委正式公布信息為準。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高珩表示,盡管政府并未表示總共將批準多少家企業,但從市場容量來看,10~15家新能源車企比較合適。這些新進入企業如能對行業產生“鯰魚效應”,則會刺激傳統車企加速新能源汽車發展。
NBD汽車統計發現,已獲得牌照的10家車企約能提供150萬輛產能。按此規模計算,15家新晉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體量在225萬輛左右。根據此前政府規劃,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也就是說,“鯰魚們”成為拉動新能源汽車目標完成的關鍵因素。
但是,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也向NBD汽車坦言,目前這10家企業能否最終通過審核進入工信部《公告》中還未可知,此外即便最終通過審核,也并不表示其未來就能發展順利。
牌照發放“大門”即將關閉?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包括知豆電動車在內的多家車企,比如長安新能源、吉利新能源等,都希望獲得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
在此背景下,10張牌照發放后,資質審批大門是否關閉,也就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對此,王秉剛向NBD汽車表示,只發放10張牌照的說法是業內預測,目前,政府相關部門并沒有表示不再核準新能源車企,因此申報企業只要能達到標準要求,原則上就可獲得資格批準。
高珩表示,從技術層面來看,政府不會限制企業數量,但從產能角度來說,當企業數量飽和后,或將限制新企業進入。“政府發放新能源汽車牌照的目的是向這一市場引入‘鯰魚’,當鯰魚數量達到了,牌照也就不再發放。”他向NBD汽車表示。
高珩進一步表示,據了解,已批復的10家新晉新能源企業中,以目前的審批情況來看,每一期的審批產能在5萬輛左右,也就是說,已獲得牌照的10家車企約能提供150萬輛產能。
今年1月,工信部部長苗圩曾表示,工信部已牽頭編制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將達到200萬輛的發展目標。
由此看來,目前已通過審核的10家新能源車企,未來將占據新能源車市場絕大部分產能。
正是基于產能與市場容量的關系,高珩認為,目前把新進入的新能源車企維持在10~15家,相對來說比較合適。
已獲牌照車企仍面臨驗收挑戰
和傳統車企既可選擇生產傳統汽車,也可選擇生產新能源汽車不同,獲得新能源資質的車企只有新能源一條路可走。
長江汽車相關負責人向NBD汽車表示,新進入的新能源車企沒有選擇,因此也不會觀望、猶豫,只有全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高珩認為,從整個行業來看,這些企業進入后,將刺激傳統車企加速新能源汽車發展,但是否能起到攪動行業的作用,還有待后續觀察。
對此,王秉剛向NBD汽車表示,能否起到鯰魚效應,要看這些企業未來取得的成績,如果他們的銷量增長迅速,盈利情況良好,無疑會起到刺激傳統車企的作用,反之則會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發展產生不好的影響。
NBD汽車了解到,目前,這10家新能源車企盡管已獲得準入資質,但絕大部分還沒有批量生產新能源汽車。
事實上,拿到準入資質只是第一步。根據《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企業在拿到準入資質后,工信部將委托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組織專家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申請進行技術審查,審查方式包括現場審查、資料審查。通過審查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企業才能正式批量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
此外,車企所生產新能源汽車還需要進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否則將無法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王秉剛告訴NBD汽車,對已獲得資質的10家車企來說,尚處發展初期,未來會發展成什么樣,目前不確定性較大。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