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開始創業,進入物流行業六年多,王擁軍和他的團隊將安能物流的規模從零的萌芽狀態做到全國第一:200多個分布中心,2000多條班車線定時定點的全球往返, 10000個網點分布于全國各地。
“過去五年平均每年增速大概140%,快運做到全國第一的情況下,今年9月份我們又開發了一個新產品:進軍電商包裹的快遞。”有了扎實的零擔快運的基礎,之后的市場開拓看起來水到渠成,王擁軍透露:“目前快遞業務已經初具規模。”
重大戰略的抉擇
創業之初,王擁軍和他的合伙人一起租了一個2000平米很破的倉庫。“安能是六七個合伙人200萬湊起來的公司。”王擁軍說起當時一起創業的艱辛。
創始人中有航空貨運的人脈,他們最初就從航空客戶開始做起,但是航空價格較貴,最后王擁軍和團隊商討之后。還是選擇公路運輸,降低價格,但是盡量提升速度。
經過兩年的規劃和實施,到2012年,安能物流從上海到全國開發了17條線路,這17條線路里面只有6條是花錢投的,剩下的11條王擁軍稱之為“加盟專線”。
“我們定的目標是向全國擴展,將來會有兩千條甚至更多,如何擴展規模成為當時一項關乎存亡的戰略決策。”這是當時擺在王擁軍和團隊面前一道不得不慎重考慮的問題。
團隊結合創業兩年的經驗,用了半年的時間在內部不斷討論,設想規劃。
最終他們選了一條艱難的道路:自營開線。
“到2012年加入飛馬旅(微信公號:feimalv0927)的時候,其實200萬剛好用光。2012年初的時候,春節都過得很慘淡,賬上只有20萬,每個月虧20萬,只夠燒一個月。” 即使這樣,王擁軍還是堅持選擇自營開線的方法,“因為過去加盟專線中,碰到非常多的問題,雖然加盟的方式看上去很容易,但是當你不能把控核心產品的時候,也就留不住客戶。”
“很幸運當時拋棄的是輕模式走平臺的方向,選擇自營開線。”王擁軍至今對當時的果敢和決策感到興奮,他說:“當時看起來非常難的、幾乎走不下去的路,但是我們一直堅持到現在,越走越踏實,路也越走越寬。”
融資過程中完善自身
據安能官網中企業介紹表明,
2013年1月18日,安能獲得紅杉資本A輪投資;
2013年12月31日,安能獲得華平資本B輪投資;
2014年6月29日,安能獲得華平投資集團追加投資5000萬美元;
2015年6月28日,安能D輪獲1.7億美元融資,凱雷高盛華興聯合投資。
2016年7月,安能第五輪融資,獲鼎暉投資基金管理公司1.5億美元注資。
從投資方可以看出,安能獲得的都是大牌投資機構的青睞。
“2012年一年,我見了至少100位投資人,這個過程中會被挑戰、質疑、所以不得不完善自己!”王擁軍最終領悟到了投資人的關注點,找到了結合安能整個運營模式的演講方式。
“從投資人溝通的角度,總結每一個商業模式最重要的叫單位經濟效益,你要把業務踩到每一個細分的最小單元。當你找到單位經濟效益跟它所有驅動因素,告訴投資人怎么去推進加速這個驅動因素,獲得效益。”王擁軍說。
王擁軍介紹:“我們會用一個統一的Excel的模板,把所有的變量導進去,在貨量、網絡產品演化的情況下,清楚看到數學公式怎么變,最終帶來的利潤,每一項都經得起推敲。”這樣給投資人演示之后,一目了然。
每一年不斷地用歷史積累來完善自身,形成有效的管理、成型的套路和依據,才會讓結論更夯實,以后走的更踏實。
一起經歷風雨的團隊才更有凝聚力
2012年到2013年之間,在王擁軍看來是最難熬的日子,他說:“差不多有9次發不出工資。”就是這樣一起經歷苦難,才能真正培養了端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困難的一次,基本上是彈盡糧絕,就說,你們可以投錢到公司里面來,50個人最終投了2500萬。”也是這次的增資擴股讓王擁軍明白,當公司不斷地擴大,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期權激勵。
團隊一起的時候,王擁軍會帶著大家爬山,走幾十公里山路,然后出一身臭汗,他覺得,每次跟大家一起折騰的時候,記憶猶新。
“沒氣的時候,大家互相打氣,喊口號還是蠻管用的。”對于公司的文化建設安能方面向來大方,安能的口號從6萬塊的“選擇安能、成就夢想”到120萬的“安能安能,無限可能”。
“嘴上說想創業,但是不想放棄原有的東西、又特別聰明的那些人,基本上最后都走了,沉淀下來的主要大將都是看上去比較木訥的。” 六年多的創業經驗,起起伏伏,王擁軍坦言自己更喜歡比較笨的人。
在“信任、聚創、毅行”的企業文化之下,王擁軍認為一個打不爛、能折騰的團隊才是企業長久發展的保證。
從1000人到4000人,現在有2萬人,規模不斷擴大,面對有些疲軟的安能老將,王擁軍和安能希望通過二次創業,挑戰快遞,給團隊帶來新的刺激。
對于進軍快遞行業,王擁軍信心滿滿,他在飛馬旅CEO基金年會的演講中說:“我們想透了,我們有自己的優勢,有自己的爆發點,可以在快遞市場里搶一碗蛋糕。不一定要打敗別人,但是可以獲取增量,因為那個市場還有每年40%的增量,我們還有機會!”
來源:飛馬旅 作者:王秀秀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