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物流的京東和整合物流的阿里就如同手持倚天劍和屠龍刀的兩位絕世高手,那么問題來了,究竟是誰能代表電商公司挑戰傳統物流企業的市場地位呢?
日前,知名市場研究公司BI Intelligence發布了關于未來運輸行業相關報告,報告中顯示大型零售商已經準備好撼動快遞行業了。
以下是報告中的一些重點:
1.對電商企業來說,運輸與物流可能是下一個10億美元的機會。根據世界銀行、波音公司和Golden Valley的數據顯示,全球物流市場,包括海運、空運和公路運輸,將價值2.1萬億美元。
2.傳統運輸企業仍然占主導地位,隨著電商市場增長,這些公司的包裹配送業務也將跟著增長。
3.亞馬遜、阿里巴巴和沃爾瑪等企業目前專注建立“最后一公里配送”和物流服務,但也逐漸涉足中途和“第一公里”運輸。
而德國郵政集團首席執行官Frank Appel表示,傳統物流商仍然會在貨物運輸和快遞行業占主導地位。像亞馬遜這樣的電商企業對物流企業來說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但電商企業沒辦法挑戰物流企業的市場地位,至少在短期內。
電商企業能否撼動傳統物流企業?接下來看看阿里巴巴、京東是怎么做的...
整合物流的阿里: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從2008年阿里投資百世物流開始,到2013年成立菜鳥網絡,如今物流已經是阿里業務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塊。
財大氣粗的阿里巴巴通過不停的投資、并購,已經完成了從快遞、倉庫園區、公路零擔運輸、o2o末端配送、大件物流、物流配貨平臺、智慧物流、跨境物流等幾乎所有的物流業態布局。
雖然阿里一直聲稱不會涉足物流實體運作,但國內已沒有哪家企業擁有這么完整的物流鏈體系。就像傳說中的屠龍刀: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馬云曾表示計劃要在5到8年內,建造一個全國性的超級物流網。這個網絡能在24小時內將貨物運抵國內任何地區,能支撐日均300億元(年度約合10萬億元)的巨量網絡零售額。
而天生自帶“平臺電商”基因的阿里,發力物流仍然保持他們“大平臺”、“大聯盟”的風格,將電商物流每個環節中的企業都拉入其中,包括倉儲、干線運輸、物流地產以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一)借力銀泰復星全國拿地,布局物流地產
要做成菜鳥網絡,實現阿里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的愿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字便是“快”,因此必然需要同樣遍布全國的倉儲網絡。
由于倉儲網絡的重要戰略地位,如何更快、更多的在全國范圍拿到物流專用土地,是菜鳥建設的最基本問題,也是亟需考慮的問題。因為在中國,所有倉儲網絡是必須建設在專門的物流用土地之上的,而相比于房地產用地供應,政府出讓的工況倉儲土地的比例正逐年持續下降。
這同時也是菜鳥引入銀泰和復星作為大股東的用意所在,銀泰是零售百貨地產界的大亨,復星同樣也在地產界呼風喚雨、經驗豐富。在物流地產配置方面有了這兩位大佬的幫助,菜鳥如虎添翼,四處舉牌拿地。據網絡媒體不完全統計,菜鳥已拿下2萬畝物流用地,合面積1300多萬平方米,奠定了全國倉儲網絡布局的基礎。
(二)“百億”聯姻蘇寧,450萬平米倉儲網絡和全國線下門店納入麾下
然而從零開始建造自有倉庫畢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阿里急需一名強而有力的外援給予其倉儲能力方面的支持。
蘇寧是高調“擁抱互聯網”的零售業巨頭,握有布局全國的倉儲物流百萬雄兵和深入各個城市鄉鎮的區域的線下站點,旗下沒有1600家線下門店和完善的蘇寧自建物流體系,從這一角度看,阿里與蘇寧各自擁有優勢,而這一優勢正是對方需要彌補的短板。2017年1月,蘇寧收購天天快遞,有人也把他看做是是阿里在背后的布局。
(三)參股心怡科技,搶占未來智能倉儲至高點
阿里選中心怡科技,并讓其負責天貓超市開倉的核心管理,主要還是看中其在智能化倉儲管理建設方面的能力。由于超市倉儲管理是對倉儲整體管理水平的極大考驗,在動輒過萬種商品、每天數萬訂單量的倉儲基地,貨品從上架、揀選、補貨、盤點到移庫,每一步操作都需要經過精密推算。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倉儲管理已成為具有科技含量的領域。在心怡科技物流的倉儲基地,自動化設施、智能眼鏡、谷歌手表、智能機器人等高科技“裝備”的掌握者—基層一線工作人員,超過50%具有大專以上學歷。
未來的物流行業,由于土地資源有限,最終的比拼必將落實到單位面積倉儲對于巨量SKU的消化能力,以及與上下游、供應鏈和信息系統的整合能力。只有前后端一體化的智能物流,才能將倉儲、運輸、配送、商品、訂單、人這一整環串在一起,從而盤活整個物流配送鏈。菜鳥真正起飛的未來,心怡科技將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四)投資全峰、百世匯通、圓通快遞——染指快遞,更多是為協同和學習
盡管菜鳥網絡曾經表示“不直接做快遞”,但卻頻頻出手,染指快遞物流企業。
2008年,阿里便聯合富士康共同融資1500美元作為風險投資入股百世匯通。2015年1月,阿里再度投資5.5億美金入股百世匯通,成為第一大股東。
2014年,以阿里創始人馬云等人注資成立的云峰基金,對快遞界的黑馬——僅成立三年的全峰快遞進行了投資。
2015年5月14日,阿里宣布聯合云峰基金對圓通快遞進行戰略投資。
由于不像線上平臺如“淘寶”、“天貓”對其商家有絕對的話語權,在菜鳥平臺模式下,阿里與終端配送商,尤其是占據阿里配送訂單超大比例的“三通一達”,其實是雙方互相依存、互為牽制的關系。這種情況下,菜鳥主導的平臺戰略可能實施起來會有困難。因此,投資全峰、百世匯通、圓通快遞,可以更好的學習掌握快遞的運營模式、協同各家快遞企業打造平臺、推動菜鳥的大數據思想嵌入快遞企業的日常運營。
(五)投資海爾“日日順”,強化大件物流
2013年12月9日,阿里巴巴集團與海爾集團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對海爾集團子公司海爾電器進行總額為28.22億元港幣的投資。雙方將聯手打造全新的家電及大件商品的物流配送、安裝服務等整套體系及標準,該體系將對全社會開放。
日日順物流不僅具有強大的大件電器配送能力,同時其大件物流縱深網絡,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和鄉縣區域,也是大部分物流公司無法企及的。在物流服務最為人詬病的服務質量上,日日順物流也領行業之先,多次獲得國內外各大物流優質服務獎項。
(六)注資卡行天下,涉足干線運輸
秉著“菜鳥網絡”專業化分工的原則,在干線甚至包括倉庫運往快遞點的支線運輸方面,必然需要啟用更加專業的企業。2014年5月4日,菜鳥完成對互聯網公路運輸平臺“卡行天下”的投資,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卡行天下,被稱之為貨運物流界的阿里巴巴,又或者更像貨車運輸版的“滴滴打車”,其通過搭建線上貨運平臺,為中小物流企業提供服務。
其模式為線上線下結合:線上通過信息系統幫助有物流需求的各個主體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并在系統中進行線上交易、結算、監督、評價;線下在各個城市自建物流節點,組織中小物流企業,建設全國運輸網絡。由于中國貨運行業企業分散的特殊性,前五大的運輸公司僅占整個市場份額的3%,所以卡行天下的出現很好的整合了零散貨運資源和小微物流企業,使貨運雙方同時提高了效率。作為菜鳥“自家人”,卡行天下也是其專業干路運輸業務的最好補充,相信和心怡科技一樣,未來會成為菜鳥干路運輸的主心骨。
(七)全資收購高德地圖,確保地圖資源及物流數據優勢
2013年5月,阿里以2.94億美元收購高德軟件約28%的股份,而僅僅9個月之后,阿里又以10.45億美元現金收購高德軟件余下72%的股份。
從物流角度來看,當菜鳥網絡所有的物流車輛都與高德地圖對接,將使得整個物流數據流被打通,車輛從倉庫的交接到運輸的每一秒鐘都掌握在阿里的大數據中。同時買家甚至未來不僅只能通過文字查詢自己包裹的現狀,還可以在地圖上看到包裹實際走向,并與運輸司機或快遞員更有效的溝通,再度提升客戶體驗。
(八)投資新加坡郵政(Sing Post)等國際企業,讓“菜鳥”飛遍全球
在目前各大電商都將海淘作為未來業務增長點的大環境下,菜鳥為了應對將來的跨境電商運輸大潮,也早早開始布局。
2014年5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斥資2.49億美元入股新加坡郵政,成為后者第二大股東。隨后,在緊接著的2015年阿里又拋出1.38億美元以增持約5%新加坡郵政股權。
而這只是阿里將“菜鳥”送往全球各地眾多努力中的一筆,包括之前與澳洲郵政的合作,投資美國電商配送公司ShopRunner,以及對東南亞最大電商Lazada的投資并控股,都代表了阿里在未來國際電商大潮中掌握先機的信心和決心。
自建物流的京東:極致之快,誰與爭鋒!
2007年是中國電商高速發展的一年,今日資本向京東投資1000萬美元,開啟國內家電3C網購新時代;也是在這一年,劉強東決定自建物流。
有句半開玩笑的話是這么說的,回顧整個電商的發展史,有拼價格的、有拼渠道的,最后竟然都輸給了一個物流最快的,這家企業說的就是京東。為什么京東可以這么快,如倚天劍一般,誰與爭鋒?
據悉,截至2016年9月30日,京東物流已經形成了中小件物流網、大件物流網和冷鏈物流網的3張網布局,擁有7個智能物流中心、254個大型倉庫、550萬平米的倉儲設施、6780個配送站和自提點,完成了對全國2646個區縣的覆蓋。其中,中小件物流網已覆蓋大陸93%的區縣,“211”及“次日達”訂單占比已經達到了85%,大件物流網絡已全面覆蓋大陸所有省級行政區,冷鏈物流網則通過7地生鮮倉覆蓋全國。目前,其物流網絡還在快速擴張中。
京東根據用戶的大數據分析,能夠預測核心城市各片區的主流單品的銷量需求,提前在各個地區物流分站預先發貨,客戶下單后會在2小時左右的時間享受到驚喜的物流服務。這遠遠超出了原來的211限時達、次日達等服務。
從2009年京東自購1400畝地自建物流開始,到2016年11月開放將“京東物流”作為品牌,向社會開放三大服務體系,可以看出京東物流發展歷程的幾大重要特征:
1)京東越來越大:電商是輕平臺,伴隨著京東的發展,京東從輕資產到全面的自建物流體系,趨勢看京東將是一家全方位的電商生態平臺公司;
2)京東的物流做的越來越細:從開始的建立京東倉儲物流平臺,到配送隊伍的建立,到最后一公里O2O的布局,到生鮮冷鏈的布局...整體看越來越細。
3)京東物流越來越技術化:傳統物流都是傻大粗的行業,電商物流必須走向精細化運營,京東的物流的運營管理越來越細,在物流大數據的應用,可視化追蹤方面看,運營越來越細。
4)京東的物流越來越社會化:劉強東對京東自建物流的戰略定位可以看出,要為其他電商服務,要為供應商服務。
5)京東物流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平臺化:不管是與永輝的合作,還是與達達的整合,京東的自建物流不僅僅自己建設為自己服務,也不僅僅是自己建設開放給外界服務,京東與外部資源整合,和眾包模式的推動,都是這個趨勢。
6)京東物流越來越細分垂直化:特別是生鮮物流的投入,這是京東物流在細分垂直化運營的重要嘗試。
7)京東物流倒逼中國電商物流的發展:傳統的電商物流都是社會化的運營,京東物流作為自營電商物流,幾次引導中國電商物流的新模式:電商物流免費是京東最先開啟的,電商物流“211”模式是京東提前推動,電商物流收費門檻模式也是京東提出的。同時京東是最早開啟云倉模式的電商自建物流平臺。這一切無形中看出,劉強東在驅動了定義著電商物流的模式,倒逼著中國電商物流社會化企業的發展。
來源:萬聯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