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就不用說了,國際上的微軟、谷歌、Facebook,國內的騰訊、阿里巴巴等等,大動作不少。但最貼近人類生活的互聯網公司,與自動化技術的結合能玩出什么花樣?
我們來看看在眼下快要熱到爆炸的購物節雙 11 的爆倉轟炸下,這些線上銷售的大戶怎么來玩轉最關鍵的物流技術。
2012年,亞馬遜花了 7.75 億美元收購一家名為 Kiva 的倉庫自動化公司,這筆收購讓杰夫·貝佐斯控制住了整個產業。他把Kiva的使用權歸于麾下,決定讓亞馬遜使用 Kiva 機器人,并且只有亞馬遜能使用。這直接導致那些開始依賴 Kiva 的商家不得不另尋出路。
至今為止 4 年已經過去了,不少公司已經推出全新的機器人來代替 Kiva。出于競爭因素或專利原因,這些機器人都長得不太一樣,但目的都是讓倉儲物流的運作效率更高。亞馬遜向行業證明了一點,較之于全部的人工使用,自動化是更為高效的方式。
巡航( Navigation )技術:
Kiva 機器人的驅動單元巡航技術主要是讀取在地上網格的視覺記號。所以與常見的AGV小車不一樣,不需要做在地上埋線圈導線之類的準備,更不要安裝其它昂貴的基礎設施。
動力問題:
Kiva 機器人是由電池驅動的,每一次完成充電,基本上可以使用 8 小時。一旦電量有所降低,驅動系統會自動驅動 Kiva 機器人到充電站自動塢口充電,無需人力照看。
通訊聯系技術:
這套 Kiva MFS 的服務器是直接與每個驅動單元通過WIFI網絡來連接的。設置非常簡易,而且與建筑內的其他無線系統的整合也十分容易。
軟件系統:
Kiva MFS 控制系統決定了哪個訂單被送到指定的操作員處, 哪個 Kiva 機器人去扛指定的吊艙( pods ),以及哪一條路徑最易抵達目標。Kiva 設定了由電池備份的專業集束服務器架構。
亞馬遜采用 Kiva 系統之后,貨架到人的核心思路是取消貨物調選人員,而直接利用 Kiva機器人把貨架搬到復核包裝人員的面前,由復核打包人員完成揀選,二次分揀,打包復核三項工作,把人員壓到最低,同時原來最花時間的傳輸線上的位移動作也能被取消。
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表示,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是京東在人工智能研究運用上的三大方向。雖然這些動作都比亞馬遜慢了一步,但京東作為國內一流的銷售、物流一體電商大頭,劉強東絲毫不掩飾對貝索斯的敬意。
10月26日,京東X事業部智慧物流實驗室首次向媒體開放,展示了自主研發的 “京東無人倉” 成果,由機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數據感知網絡打造的全自動倉儲場景組成,并表示其中部分技術將運用于備戰今年的雙 11。 肖軍表示,京東無人倉與亞馬遜無人倉雖然都是直營倉儲為主,但應用場景和設計理論存在偏差,共性都是想為用戶帶來更快捷便利的購物體驗。
“京東無人倉” 的 4 大技術:
SHUTTLE貨架穿梭車:
負責在立體貨架上移動貨物,能夠實現 6m/s 的高速行走,并且具有每小時 1600 箱的巨大吞吐量(據說是傳統人工入庫的 10 倍)。
智能搬運機器人AGV:
這個貌似掃地機器人的自動導引小車載貨達 300 公斤以上,可實現貨物在庫房內的搬運,通過調度系統與人工智能可靈活改變路徑,實現自動避障與自主規劃路徑(靠二維碼的識別和慣性導航來行走)。
DELTA型分揀機器人:
這個揀選機器人的動作令人眼花繚亂,它采用3D視覺系統,能夠實現動態揀選、自動更換撿拾器以及 155ppm 的作業節拍,具有三軸并聯機械結構及適應貨物轉角偏差輔助軸的特點。
六軸機器人6-AXIS:
它幾乎就是每個人心目中的經典機械手,由控制、驅動、機械本體等單元組成,是個勤勤懇懇的搬運工,負責拆碼垛等工作,具有 165kg 大載荷量和 ±0.05mm 高精度的特點。
傳統自動化應用在倉儲在歐美國家已經十分常見,但在國內與電商業務相結合之初,在響應訂單的實效、海量數據的正確處理、高強度快節奏的正常運作、機器人與人員的操作配合等等問題上,“京東無人倉”還面臨十分直觀的挑戰。 但和所有先行一步的歐美國家一樣,這也是他們曾經或現在還在解決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只是走在同樣的路上,創造點什么,再留下點什么。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