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強”勢新語被各大媒體轉載解讀,互聯網+、創客、三個支撐帶等等成為熱詞,那么,互聯網+跨境物流后,能碰出怎樣酷炫的火花,玩法又有何變化呢?或許這6個要點能讓你腦洞大開。
戰略產品化:不落實到產品的戰略都是浪費時間
互聯網企業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戰略產品化”。我們不知道阿里和騰訊的戰略,但我們一定會使用淘寶、天貓、支付寶、QQ、微信……可以說產品就是互聯網企業的內涵與核心。
而這些業務之所以能成為產品,正是因為有著完整的商業模式、精準的用戶群、標準化的服務體系、良好的使用體驗、持續的運營推廣。
而在跨境物流這個行當里,除了船公司、航空公司的航線產品外,在貨代、關務、保稅、外貿綜合服務等相關分支能成熟到可以稱之為“產品”的服務還真不算多。企業往往把精力花在做戰略而不是做產品上,不斷用PPT和客戶高談闊論,吹噓能提供度身定制的專屬服務,而自己卻拿不出一款讓用戶眼前一亮的、可復制的服務產品。傳統國際物流企業不缺少戰略,真正缺少的,是愿意在一項服務上反復打磨,把它做成產品的極客精神。
先開槍,后瞄準,小步快跑玩轉物流產品
互聯網時代的業務環境,早己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競爭范疇。這是一個顛覆式的時代:極短的產品生命周期、紛至沓來的競爭對手、跨界者的沖擊、不斷更新的技術、來不及成長起來的團隊……這一切,都決定了在今天這個時代,“想清楚了再做”和“謀定而后動”成為了一個美好的愿望。
持續好幾年的市場調研、產品論證、產品研發,然后做出一個“完美”的產品,這樣傳統的業務流程,在互聯網時代看起來就像個笑話。因為幾年的時間里,市場環境、用戶需求、技術、硬件設備足夠變上好幾十次了。
在今天這個時代,只能先開槍、后瞄準,隨需而動,邊做邊改。把2003年到2014年之間,每一年淘寶網首頁的截圖放在一起對比,那些變化和演繹會讓你明白小步快跑是如何顛覆世界的。
用戶驅動業務而不是專家驅動業務
我們應該為用戶提供怎樣的產品和服務?
毫無疑問,用戶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多花點時間和用戶泡在一起,往往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有時候的情況是,用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這個時候,往往需要我們在一片混沌的狀態下,勇敢的去找出一條路,指引著業務前進的方向。
有些傳統企業喜歡設立各種各樣的專業委員會來評估一個業務該不該做、該如何做,委員會里往往有公司里資歷深厚的管理者和行業里的大咖,而賦予他們的職責是:在沒有見過用戶長什么樣的情況下,替用戶來決定他們需要怎樣的服務。這不是符合互聯網精神的做法,請把指揮棒交給到用戶手中,讓用戶來驅動業務。
團隊的活力比秩序更重要
不太了解互聯網企業的人,往往會覺得互聯網企業的團隊管理有點“亂”,這種亂體現在:1、所負責的事情常常超出崗位title的范疇;2、層級被弱化、機構的邊界也不清晰;3、更多是橫向的跨團隊溝通,很少有直線的單向匯報。
“亂”的原因很簡單:
1、新型任務太多,快速完成任務是最重要的,至于是誰做完成的、該不該他完成反倒變得不重要。所以往往是誰離任務最近,誰最具備完成任務的資源,誰就去完成這個任務。
2、為了應對業務的快速調整,人員的調動也會頻繁,層級反到變成了阻礙人員調整的因素,所以干脆弱化機構和層級,用事情來聚合和調動人;
3、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資源往往是公共的,而不是像傳統企業歸于某個具體的人管轄。所以為了做好事情,常常要去協調很多公共資源,橫向跨部門的溝通就會變多,能否做好事情取決于你能橫向協調多少資源,所以“用對人”很關鍵。
這些因素,都體現出了互聯網企業在人員組織架構上的一個特點:以事聚合人,而不是以機構聚合人。在團隊組建上最高效的做法是:召之即來,來之即戰。
這樣的團隊,目標感很強,沖勁也很足,但往往給人一種“秩序”不足的感覺。但是,在顛覆式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團隊活力始終比團隊秩序更重要,沒有活力的秩序毫無意義。
快樂和成就感是第一生產力
如果要排個國內加班時間最多的企業,互聯網企業恐怕要占據大半江山,是什么讓這些80后甚至90后心甘情愿的撲在工作上?
是合作的快樂+成事的成就感。輕松的人際氛圍、開放的話語權、Nice的老板和認真做好事情并不沖突,生產力和創造力并不只是在嚴肅的環境下才會產生。試著把環境變得輕松一些,讓員工工作時感覺不那么緊繃的,或許會換來員工對工作發自內心的熱愛。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