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26日,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潘光偉在“2016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指出,發展普惠金融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是一項關乎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移、關乎人民福祉的重大事業。國家對普惠金融發展的全面戰略布局,促使中國普惠金融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積極探索發展普惠金融的方式方法。
針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潘光偉提出5點建議。
一是堅持經濟效益,確保普惠金融發展可持續。發展普惠金融是銀行業踐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實踐,需要完善政策監管體系,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業務,要特別重視“三農”、小微企業和老少邊窮地區。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為了幫助受益群體提升造血功能,要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堅持市場化和政策扶持相結合,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確保普惠金融發展的可持續。路走得越長越久,普惠金融的效果才會越好。
二是推廣數字技術的運用,創新普惠金融的服務方式,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經濟下行周期以及經濟轉型過程中適用于普惠金融的風險控制模型及手段,積極運用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新技術,通過優化業務流程、加大新技術的運用等,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三是建立長期發展戰略,加強對普惠金融服務的考核評估,將普惠金融的核心價值理念融入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戰略規劃、業務發展、員工培訓等核心環節,充分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的作用,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
四是加大精準扶貧的支持力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務質量,在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以小額信貸技術為主要手段,提高貧困農戶的貸款可得性,增強扶貧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讓弱勢群體有尊嚴的享受金融服務。
五是加強法律制度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普惠金融的信用環境,逐步提高全社會的信用意識,建立和完善全國統一的、完整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