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年一度的亞洲西太平洋地區國際燃氣技術交流會暨展覽會(GASEX 2016)于9月21日-2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埃森哲大中華區公用事業董事總經理鄭子霆,全球清潔能源業務總裁、國際燃氣聯盟勘探與生產委員會顧問梅麗莎·斯塔克(Melissa Stark)和亞太區公用事業董事總經理兼資源戰略總裁顧曦之(Greg Guthridge)共同與會,圍繞“能源互聯網重塑天然氣價值鏈”、“天然氣市場的機遇與挑戰”和“全球能源安全”等議題,提供了埃森哲的最新洞察。
能源互聯網,重塑天然氣價值鏈
埃森哲大中華區公用事業董事總經理鄭子霆22日參加了“資本推動天然氣增長”分論壇,并發表了題為“能源互聯網時代,燃氣企業如何駕馭新價值網絡”的主題演講。
“能源互聯網”最早由美國科技財經作家杰里米•里夫金提出。他從共享經濟角度出發,前瞻性地描繪了人人皆可成為“能源產消合一者(Energy Prosumers)”的能源互聯網體系。
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燃氣、電網供電與智能技術相結合,便創造出綠色、高能效的區域能源互聯網。埃森哲近期調研顯示,中國的能源企業已經認識到能源互聯網將帶來深遠影響,并愿意進行投資以迎接變革浪潮。
埃森哲認為,能源互聯網驅動了新型產業鏈、新型市場和新型商業模式的快速形成。
僅在中國,預計2020年能源互聯網的總市場規模將超過9400億美元,約占當年GDP的7%。能源互聯網為中國能源轉型帶來的巨大價值和對資本的撬動力為能源企業“邊轉型、邊增長”創造了無限可能。
我們從價值實現的角度出發,認為中國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應根植于“五位一體”的價值體系。它們會對中國未來的新能源架構產生重大意義:
1)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2)能源形式的互換;3)能源技術數據與信息技術數據的互用;4)能源分配方式的互濟;5)能源生產與消費商業模式的互利。
目前,中國的傳統能源企業仍主導市場格局,新能源供應商和跨界玩家積極探索新商業模式,物聯網基礎設施部署加快,企業不約而同地向“服務集成者”拓展和轉型。對于相對傳統的燃氣企業,埃森哲建議其把握能源市場化改革的初期信號,以冷熱電三聯供或微電網作為切入點進入電力銷售市場,進而成為綜合能源供應商和服務商。
在演講中,鄭子霆同時指出:在能源互聯網價值的驅動下,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發展勢不可擋。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2015-2040年全球能源投資總量中,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投資合計超過煤炭與石油投資,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長率將高于水、煤炭、核能和石油。
這一判斷也得到了斯塔克女士的呼應。在參加題為“天然氣的未來”分論壇時,斯塔克表示,隨著亞洲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也不斷攀升,其中以液化天然氣(LNG)的需求增長最為矚目,由此推動了澳大利亞、中東、非洲和北美的的生產商在這一領域加大投資。
液化天然氣的全球化市場時代,如何轉為危機
埃森哲全球清潔能源業務總裁、國際燃氣聯盟勘探與生產委員會顧問梅麗莎·斯塔克(Melissa Stark)就企業在國際天然氣市場上應對挑戰抓住機遇展開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雖然自2014年起,受全球經濟疲軟、國際油價下跌等誘因,液化天然氣步入了全行業不景氣的局面,許多在亞洲的天然氣長期合同都迫近失效期,但斯塔克依舊看好其前景。她提出五項核心行動,助力全球液化天然氣生產商和經銷商“過冬”:
1)維護在日本、韓國、中國以及印度的市場份額;2)實現客戶地域多樣化;3)增強合同組合的靈活性;4)投資科學技術,開發液化天然氣的新應用;5)降低運輸液化天然氣的成本。
她同時表示,雖然國內天然氣價改的深化、國際原油價格的不斷下跌、傳統工業需求放緩、和液化天然氣上游投資迅猛,導致了下游終端板塊的發展挑戰重重。但在市場需求及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大量資本進入液化天然氣領域,逐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以及成熟可行的商業模式,發展空間巨大。
以天然氣汽車為例,2015年底中國有25萬輛液化天然氣卡車投入市場,而液化天然氣公交車也占全國公交銷量的59.31%。隨著液化天然氣的價格進一步降低,以及加氣網絡建設的完善,其作為一種清潔的交通運輸燃料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能源的安全與轉型
埃森哲亞太區公用事業董事總經理兼資源戰略總裁顧曦之(Greg Guthridge)在此次GASEX2016論壇上著重討論了能源安全這一話題,并為中國的能源安全和轉型支招。
全球能源格局正快速地發生著改變。在過去的一年里,能源生產與能源價格經歷了劇烈的變化,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改寫了能源的供需狀況。同時,新能源的多樣化創造了全新的風險與機遇,這意味著需要顯著的市場改變和政府機制來確保能源的安全與供應。
能源安全是有關能源供應安全、能源獲取水平和質量、能源價格不確定性等一系列問題的總稱,這些問題又將能源、經濟增長和政治權力聯系了起來。2007年,亞太能源研究中心提出了“能源安全”的通用“4A”分類,分別是:
Availability:可利用性(地質和實體因素) Accessibility:可獲得性(地緣政治因素)Affordability:可負擔性(經濟因素)Acceptability:可接受性(社會和環境因素)
顧曦之認為,當前全球能源系統的安全與轉型正呈現“基礎設施與彈性”、“數字化顛覆”和“全球能源安全新秩序的建立”三大關鍵趨勢。
而在中國,影響能源安全戰略最重要的則是兩個因素:全球氣候變化和國內生態惡化。目前,中國正通過對資源和能源供應安全傳統概念和方法的擴充和重新調整,來適應所面臨的新現實。
他表示,世界各國已涌現出許多成功的管理能源安全的實踐,其中有些做法非常值得中國借鑒:
· 將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技術作為競爭優勢的來源,減少對資源驅動型經濟發展模式的依賴;
· 加強與全球和區域的能源與電力市場的聯通,而非孤立的發展本國的能源市場和體系;
· 進一步放開和培養競爭性能源市場;· 鼓勵提高能效,積極推廣節能技術;
· 大力建設技術基礎設施和發展數字技術,以支持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
由于中國能源市場的獨特性,各利益相關方應將穩健、開放、平等、創新作為新生態系統良性發展的基調,積極擁抱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通過“能源產消共生體”,實現能源價值的最大化。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