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大學研究人員最新發明一種電子人工視網膜,臨床試驗中給因視網膜色素變性而失明的患者植入這種人工視網膜后,患者視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日本每日新聞網日前報道,大阪大學教授不二門尚等人發明的這種電子人工視網膜主要包括一副帶有CCD圖像傳感器相機的眼鏡,一個安裝在頭側部可收發相機拍攝圖像信號的電子元件,以及一個5毫米見方、可將圖像信息再現的微型電極片。
使用時,相機拍攝的圖像信息傳輸到頭側部的電子元件中,再轉換為電信號傳輸到微型電極片上。這樣,事先通過手術安裝在失明患者眼球上的電極片就可發揮類似視覺細胞的功能,通過視神經將信息傳遞給大腦,讓患者重見光明。
視網膜色素變性是眼球中的感光組織視網膜出現異常的一種遺傳性疾病,癥狀包括夜盲、視野狹窄、視力低下等,嚴重時可致失明。
對3名因視網膜色素變性而失明患者的臨床試驗顯示,植入電子人工視網膜后,患者可沿著白線行走或者辨別出桌上的碗筷。研究人員說,他們還將開展更多臨床試驗,人工視網膜改良后有望使患者視力恢復到0.1左右。
來源:新華社東京 作者:華義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