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研人員日前開發出一種通過結晶化捕捉二氧化碳的新方法。這種方法不需要極高溫等條件,并可循環利用材料,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動碳捕捉技術實用化。
碳捕捉是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去除的一類技術,目前還很不成熟。二氧化碳被某些化合物吸收后,還需要將其再釋放出來,以氣體形式通過管道輸送,進而被深埋于地下封存。傳統方法需要將捕獲物質加熱到900攝氏度才能釋放出氣體,這個過程可能釋放出比捕獲前更多的二氧化碳。
美國能源部下屬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新一期《應用化學》周刊上報告說,他們合成出一種簡單的胍類化合物,將這種化合物的水溶液放置于空氣中就會形成晶體,其中包含了碳酸鹽,這說明空氣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被捕獲了。
“通過新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將晶體加熱到80至120攝氏度來釋放與化合物結合的二氧化碳,這種方式比傳統的碳捕捉更加溫和,”參與研究的拉杜·卡斯特爾辛說。
據研究人員介紹,加熱后,晶體還可恢復成最初的胍類化合物,并可循環利用3次,這就使得碳捕捉的成本大大降低,并且節約能源和水資源。
卡斯特爾辛說,盡管碳捕捉技術已經受到很大關注,但具體技術還需要進一步開發和積極實施,這樣才能真正應用于對抗全球變暖。
來源:新華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