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朝陽市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靠科技創新“補短板”,加快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實現經濟發展動力轉換打開了一條新通道。
一組數據顯示,朝陽市目前共有科技創新型企業180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和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分別占工業總產值的27.6%和工業產品增加值的33.8%,科技型企業占到工業企業總數的1/4強。高新技術產業由2010年的4戶發展到23戶,朝陽天翼國基、立塬新能源、華濰膨潤土、佛瑞達包裝、九通摩擦、朗瑞“城市蝸牛”等科技創新型企業就是在這種環境中不斷破繭而出,新的經濟發展動力正在形成之中。
這些成績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朝陽市堅持通過科技創新尋求新的增長動力源,掀起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潮涌,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近幾年,朝陽市政府主動搭建平臺,企業主動尋求同大專院校產學研合作。僅2015年,就有百家企業參加了朝陽市組織的農產品深加工、鐵礦資源深加工、“北京科博會”等產學研對接活動;有60余家企業赴高校院所開展點對點對接,共達成合作項目70余項。
科技研發投入不斷增加,科技創新型企業數量和質量的不斷提升,也為朝陽市實現經濟動力轉換奠定了基礎。據悉,“十二五”期間,朝陽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20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倍;國家、省、市三級財政科技資金投入1.88億元,增長了0.55億元; 社會自發投入研發費用14.12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6倍。2015年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96件。科技項目水平實現歷史新高,有48項科技項目列為國家科技計劃,126個項目列為省科技計劃。
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為朝陽市經濟動力轉換提供了保障。高儲能鋰離子電池及電解液、超純合金及粉末冶金制品、新型摩擦材料、農業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實現重大突破,取得了填補國內空白、國內領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2015年,朝陽市幫助企業建設了“立塬新能源儲能電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動力電池及超級電容器研發檢測中心等8個公共研發檢測服務平臺,科技服務功能和服務能力實現大幅提升。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