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表在《應用物理學快報》上的新研究,詳細描述了一種將魚鱗變為能量采集器的方法。
這種方法詳細過程如下:研究人員們先處理生魚鱗,讓它們變得有彈性;接著研究人員們在每塊魚鱗上插入兩個電極,最后再將它層壓成型。研究人員們做出來的電池能夠趁著魚鱗移動(不論是運動、震動或者類似心跳這種簡單的動作)的時候,采集魚鱗移動產生的能量。這使得研究人員們認為他們終有一天能夠用魚鱗來給心臟起搏器等東西供能。
研究的共同作者Dipankar Mandal來自賈達普大學,他在一項聲明中表示:“在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將生物壓電納米發電機植入心臟中,為起搏器等設備供電。在該設備的操作中,它能夠根據心臟的跳動持續不斷地收集能量。如果人們不再需要它,它也可以自行降解。”
當然,這種應用距離走入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為時尚早,不過該研究是一個重要的提示,它讓我們發現我們每年浪費的那么多食物,其實可以有更好的用途。
在被浪費的食物中,實際上還有不少東西可以食用,但它們就這樣被人類丟掉了。研究的共同作者Sujoy Kumar Ghosh表示:“在我們的社會中,魚鱗的數目非常龐大,因為它基本上是生物垃圾成分,人們在加工食物的過程中會將它丟掉。”研究人員們為了拿到魚鱗做實驗,他們只需要從當地魚市場收集魚鱗即可。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