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實際出發,小農經濟在中國還將長期存在,但是傳統生產的規模小、產出小、平臺小等問題制約著農業現代化,要實現由“小”到“大”的轉變,就要著力解決制約小農經濟轉型升級的三對主要矛盾。
解決好小農戶與大生產之間的矛盾
解決這個矛盾的關鍵是加快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小農戶參與現代化大生產,就要善于“借力”——借助組織和企業這兩股力量。加入組織抱團發展。小農戶在自愿選擇的基礎上加入組織共同發展,這個組織可以是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農民合作社是組織小農戶步入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助推力量。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是一種通過基層組織振興推動產業振興的新型發展方式。以組織為單位的生產經營,避免了小農戶生產的盲目性,能更好地推廣農業技術、改善基礎設施、促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和集約化。依托企業共同發展。一方面,訂單式農業對于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民合作社而言是需求的雙向滿足。組織化的生產可以保障產品質量,而訂單式的農業也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問題。另一方面,農戶要借助資本下鄉的發展機遇,積極參與鄉村資源要素的盤活與開發。例如,陜西柞水金米村借助中鐵一局的資金幫扶,農民合作社積極流轉土地,農民認真學習木耳培育和管理技能,聯手將“小木耳”發展成為“大產業”。
解決好小產出與大風險之間的矛盾
與一般的“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投資法則不同,傳統農業則是高風險低產出。解決這一矛盾,就要在“融合”上降風險、增效益。開發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和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價值相乘。共建化解風險。如果將現代農業比作一架飛機,科技創新是關鍵的發動機,金融服務和政策扶持就是幫助其騰飛的“兩翼”。就這些發展要素而言,小農戶自身很難發展現代農業。所以,現代農業需要科研院校、企業、金融機構、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農戶在內多主體的共建共治。科研院校和企業進行科技創新,政府機關提供政策支持和質量監管,金融機構加強資金幫扶,社會團體提供社會化服務,小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生產、加工各個環節。多主體之間相互合作、共謀發展。共贏創造效益。共贏是經營主體的共贏。這就要保障農戶利益不受損,千方百計地引導農戶參與產業融合共享發展成果。共贏更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產業融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通過生產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
解決好小平臺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
傳統農業生產規模小、產量少,農產品在本地區銷售以實現自給自足的發展,而現代化的適度規模化生產帶來產量的增加,需要與之匹配的更為廣闊的銷售市場。農產品要開拓和占領市場,需要做好“特色”文章。農產品要有“品質好、種類多”的特色。注重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系列,以綠色安全的高品質提升產品競爭力。品質好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種類多可以滿足多元市場需求。另外,鄉村文化和自然生態也是寶貴資源,注重提煉和打造優秀農耕文化、傳統文化以及特色文化,讓鄉村文明成為特殊優質的農產品。銷售要凸顯“亮點多、有情懷”的特色。品牌宣傳和推廣要及時跟進市場需求,根據產品特征和文化特色找營銷亮點,讓消費者記得牢、印象深,從而激發購買欲望。產品營銷要充分借助互聯網平臺,通過名人代言、富有情懷的標語、人性化的包裝等方式凸顯特色。
農戶通過“借力”成長,農業在“融合”中發展,農產品依靠“特色”贏得市場,農業生產在解決這三組矛盾的過程中,實現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量”到“質”的華麗轉變。
來源:農民日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