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傳統背負式噴灑人工作業,無人機植保效率可從10畝/天/人提升到600畝/天/人,目前僅用5萬臺無人機就能服務4億畝農田。”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食品董事長張學武提出建議:加快將工業科技成果向農業領域快速滲透,賦能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世界工業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最新的工業科技成果向農業領域快速滲透,農業科技領域在全球范圍內同樣正在掀起一場以生物技術、智能裝備、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引領技術的科技革命,目前科技創新已成為我國農業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
針對當前全球農業科技革命和競爭的緊迫形勢,國家糧食安全、決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以及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要求,張學武認為:國家要大力支持工業領域前沿科技成果向農業領域跨界滲透應用,支持工業領域前沿科技跨界向農業轉化。
他就養豬的智能化分享了一個案例:歐美國家隔著上萬公里把豬肉運到中國老百姓餐桌上,加上高成本的冷鏈物流,但售價成本比國內還低,這其中問題出在哪呢?主要原因是我國養豬效率極低、粗狂式放養,無法與采用自動化設備、生產效率高的歐美生豬養殖戶相比,導致每公斤豬肉飼料成本約為美國的兩倍,而人工成本約為美國的五倍。
對此,張學武建議財政持續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確保財政對農業科技創新投入的增長速度不低于同期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除支持農業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編制機構外,財政投入可以適當向涉農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果傾斜,以事前立項或事后獎補等形式激發涉農企業等市場主體的科技創新熱情。
同時,他還建議重視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既要培養或引進一批具備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學科領軍人才和專家級人才,又需要培養一批農村實用人才,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技推廣人才以及農業服務人才。
“特別關鍵的是一定要多方面努力宣傳引導,破除農業收入低,是底層行業的傳統固有思維。”張學武介紹:現在“豬臉識別”技術很火,完全打破了大家原來對養豬戶的印象,養豬也是有技術含量的行業,依靠“豬臉識別”每頭豬的飼養成本可降低80塊錢,如果推廣到全國養豬業,每年可以節約500億成本。
來源:金臺資訊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