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裝機規模來說,目前的新能源之王是風電,但不出五年,風電的新能源之王稱謂將讓位于太陽能光伏,因為太陽能光伏無論從裝機量增速上,還是成本下降速率上,都遠超于風電。
太陽能光伏,是唯一一種能在城市里大規模應用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也是潛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近十年內在光伏類摩爾定律——Swanson定律(實質為光伏學習曲線;光伏電池產量增長一倍,成本下降21%)的作用下,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從2007年6元/kWh下降至2016年0.5-0.6元/kWh,下降幅度高達90%+。在這種強指數增長定律的驅動下,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在未來十年內將降低至0.20元/kWh以下,在多能互補系統和儲能系統的幫助下,太陽能光伏將從補充能源向主力能源演進,到2050年太陽能發電量將占全球發電量的27%(光伏16%+光熱11%),成為第一大電力來源(IEA,2014)。本世紀中葉開始,太陽能光伏,將成為新的能源之王,這也意味著,如同石油能源之王時代催生的萬億市值公司(如埃克森美孚等)一樣,在太陽能光伏從8000億成長到10萬億市場量級的過程中,這將催生一批上千億上萬億市值的太陽能光伏公司。
如此巨大而寬廣的市場空間,太陽能光伏產業又還處于全生命周期中的成長期前期,如此完美的投資賽道是非常稀缺的。但非全天候發電、隨機性、間歇性和低能量密度等特征,和較高的發電成本,仍在制約著目前太陽能光伏的發展,同時太陽能光伏現階段對補貼的依賴,也讓其飽受非議和質疑;這些特征容易讓不明就里的投資人望而退卻。
錢途明亮,短期坑多,概括了現階段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投資特色。“坑在哪,機會就在哪”,有遠見的投資公司,已在悄然布局。
不同以往初創期暴漲暴跌的太陽能光伏行業周期,本輪行業周期過后,太陽能光伏將進入發電側平價上網時代,將呈現出成長期的產業特征:1)價格波動變小,不再暴漲暴跌,并開始擺脫長期價格下降通道;2)行業周期拉長,不再以兩三年為周期;3)低端產能飽和,市場追捧品牌公司,品牌公司市值增速高于行業增速;4)光伏消費產品放量,并出現一批增長迅速的小市值光伏消費品品牌公司;5)行業利潤偏于電站終端,出現市值秒殺太陽能光伏制造公司的高市值電站運營公司。
那么,坑在哪?
太陽能光伏制造產品價格處于長期下降通道
這個特征是太陽能光伏在未平價上網之前擺脫不了的宿命。要想PK傳統化石能源,發電成本必須得低于化石能源,當然,太陽能光伏有這個潛質,這一點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都有共識,政府制定補貼政策初衷也是為了刺激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更快地下降到化石能源發電成本以下。
銷售產品價格處于長期下降通道,是很不受投資人待見的行業特征。產品價格年均下降10%,要實現年均20%以上的營業收入增長,銷售量得年均增長33%以上,這其中的努力,比一般企業費勁多了,若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跟不上,公司市值容易出現戴維斯雙殺的局面,因為在跌價周期里,公司資產負債表里的存貨減值和設備減值,直接大幅負面影響當期利潤。受摩爾定律影響的芯片和電子產品行業,也有這種行業特征,其抵御手段就是高速迭代新產品,以新產品來維持售價和營業收入。
產品售價有大上升周期的行業,則是投資人最喜歡的行業,如房地產行業,在產品售價上升周期里,利潤增速會高于營業收入增速,且公司資產負債表里的存貨和固定資產,都是升值的。所以太陽能光伏乃至清潔能源,跟大上升周期的房地產一相比,投資吸引力立馬下降了幾個檔次。
正如房價不會永遠上漲,太陽能光伏價格也不會一直下跌,在太陽能光伏達到發電側平價上網后,產業競爭勢態反轉,價格不再是唯一的競爭武器,品牌、渠道和大數據成為更重要的競爭策略,在這幾個方面有特殊創新表現的企業將會異軍突起。不受價格短板約束后,太陽能光伏本身的優勢就開始凸顯了,技術成熟,有規模效應,易起量,能承載巨額資金,低風險且有較好的投資回報,這些特點恰好是大資本的偏好。即三五年后,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戴維斯雙擊時代來臨。
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利潤分布極不均衡
從最上游到最下游,占市場份額90%的晶硅太陽能光伏產業鏈有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EVA等輔料、逆變器等輔材、EPC和電站運營,產業鏈利潤分布極不均衡。從利潤率和ROIC(投入資本回報率)來看,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利潤分布基本規律是,1)技術門檻越高的環節利潤率越高,如硅料和電池片;2)集中度高的和競爭少的利基市場利潤率高,如單晶硅片、EVA和太陽能玻璃;3)越貼近下游,利潤越高,如電站運營。若要投資太陽能光伏產業,不能忽視此基本規律。
即使如此,高利潤率和高ROIC的環節仍有不少坑。如硅料環節,即使在產業格局初定的現階段,仍出現了挾超低電價、新增產能超過龍頭公司保利協鑫的東方希望,硅料行業又要經歷一次大洗牌;如國內光伏電站運營環節,超過電站現金流四成的政府補貼,得排隊領口糧,排隊期超過兩年,電站投資商一把辛酸淚。高效電池片技術如N型雙面電池技術,倒是不錯的方向,但仍要注意價格競爭。
當太陽能光伏產業從成長期初期走向成長期后期,產業鏈利潤會有什么樣的發展趨勢?這個周期轉換會很長,可能需要10-20年的過程,在成長期后期,意味著太陽能光伏已經變成了一種大宗商品,在生產制造領域有自由競爭的特征,參與方只能獲取平均利潤,技術壁壘高的如硅料和電池片,仍會有一定的超額利潤。產業鏈利潤更多偏向于流通領域和終端應用領域。
市場分散,規模化效應無法與傳統能源相比
太陽能光伏天然是分布式能源,其規模化效應無法與傳統能源相比。太陽能光伏從生產、流通、應用到市場分布,都是相對分散型的,這個特點制約了產業集中度的上升。無法壟斷,即沒有超額壟斷利潤,也意味著超級大市值光伏公司的出現,鳳毛麟角。石油是典型相反案例。從原油生產到煉油,到流通,每個環節都是極端規模化的,如世界上第一個托拉斯壟斷組織——洛克菲勒家族的標準石油組織,就誕生在石油產業,洛克菲勒通過整合煉油廠商和控制鐵路運輸及管道運輸,就壟斷了當時90%以上的市場份額。石油產業150多年的歷史,經歷過無數次低價大過剩和多次大戰爭的洗練,分分合合,至今,這個關系國家命脈的產業,仍有高度壟斷特征。
但相對于一般競爭性產業,太陽能光伏集中度是相對偏高的,且近年來有集中度上升的趨勢。前八大廠商市場份額合計在40%以下為競爭型,在40%~70%區級為低集中寡占型,在70%以上為極高寡占型。硅料CR8超過80%,硅片CR8超過60%,組件CR8約為45%,EPC(工程建設)CR8約為30%,光伏電站運營CR8約為25%。從產業集中度來看,越上游集中度越高,但市場規模也較小。
雖然光伏電站運營環節最分散,但其商業模式完全迥異于生產型和工程型商業模式,市場集中度的意義也完全不一樣。在發電成本越來越低時,光伏+風電,或光伏+光熱,或光伏+儲能,都會讓電力輸出變得平穩和全天候,如此,以光伏為主的大清潔能源生產基地規模會越來越大。在全球市場存量光伏電站1000GW的情況下(2025年左右達到;ITRPV,2016),市場領先企業達到5%份額,意味著擁有50GW的電站資產,意味著該企業總資產額達到2500億元以上規模,在總資產回報率5%和資產負債率70%的假設條件下,年凈利潤達到125億元,凈資產回報率16.7%,按照10-15倍市盈率估值,該市場領先企業估值超過千億,為1250-1875億元。資產型企業并購整合,比生產型企業并購整合,要容易得多,在大資本對光伏電站產生信心之后,在電改后售電公司急迫需要電源的情況下,這種并購整合在光伏電站運營環節,將變得常見。
太陽能光伏,作為一種能減輕國外能源依賴性的新能源,無疑會越來越受重視。有不少投資人非常忌諱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周期性產能過剩和價格殺跌,但把投資視野拉長至十年二十年,其實這另一個側面印證了太陽能光伏本身的生命力,畢竟,市場是一直在增長的,太陽能光伏成本越低,市場規模越大。如石油產業在成長期時,每一個大油田的井噴,都讓原油市場價格大幅低于市場生產成本,其嚴重程度遠超過太陽能光伏產業,屢次不得不動用政府力量來協調限產提價,但這無損石油本身的價值,周期過后,領先企業反而越來越壯大。經歷過紅海廝殺的企業,在市場紅利期來臨之際,將是最值得投資的對象。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