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有企業混改商機,聚焦國有資產交易時訊,拓展投資并購價值管理視野
12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1月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房價數據。一線城市中,只有廣州環比上漲0.9%。實際上,今年以來,廣州不止房價保持每月都上漲的勢頭,就連成交量也是步步高升。合富輝煌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1日,廣州今年全市一手住宅網簽量已經突破了12萬套,比去年全年還多了33%,成為歷史新高。
北京樓市似乎真的已經進入“無地可供”、“無房可售”的境地。新一輪的調控政策直接降低了北京新房市場的供應量和成交數量,土地供應的“釜底抽薪”更是讓未來新房市場的供應量成為未知數。
“千企千鎮工程”是指根據“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新型小(城)鎮創建模式,搭建小(城)鎮與企業主體有效對接平臺,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促進鎮企融合發展、共同成長。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這是非常正確的。炒房以致把房價炒成了天價,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的重要問題之一。在房地產也畸形繁榮的背后,是一業興旺百業衰對經濟的透支,是高杠桿撬起的高房價下的巨大風險!
12月12日,珠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款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文件,宣布從即日起,該市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比例,不得低于30%,而之前為20%。對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職工家庭,暫停發放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
銀監會對房價上漲過快的16個熱點城市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專項檢查,除對房地產開發貸、房地產中介等相關業務檢查外,房地產信托業務合規經營情況也被納入其中。
10月初以來多地實施的限購限貸新政已產生成效,當前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但是,無錫、長沙、鄭州等非限購城市,房價環比、同比漲幅均分別超過3%、16.9%以上,成為一道令人不解的風景。
幾輪調控過后,整個長三角區域的房地產市場都迎來快速降溫。無論是上海成交量銳減,還是蘇州、杭州、無錫等地的量價齊跌都意味著長三角樓市已經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