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有企業混改商機,聚焦國有資產交易時訊,拓展投資并購價值管理視野
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4日發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房地產與中國社會命運》稱,在今天的中國,房地產決定了中國社會的命運,是進步還是退步,是幸福還是悲慘。如果要避免房地產的破滅,就必須有傷筋動骨的變化。
從3月17日到3月19日,包括北京、廣州、石家莊、鄭州、長沙、保定等 6個城市出臺了樓市限購政策。一線城市中,北京和廣州的限購限貸政策全面升級,再次突破之前“史上最嚴”限購限貸政策之上限。
本文根據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先生在廣東省房協《2017年房地產景氣分析會》上的演講實錄整理完成。短期內調控政策是否會松動?長效機制什么時候會出臺?中國的房地產5年后會發生怎樣變化?陳董在演講中就這些問題為大家進行了詳細闡述。
根據《公告》,開發企業新報建商辦類項目,最小分割單元不得低于500平方米;不符合要求的,規劃部門不予批準;而且,開發企業在建(含在售)商辦類項目,銷售對象應當是合法登記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
3月20至24日,A股上市公司披露超過140份調研報告。其中,由于近日廣州、北京、南京等熱點城市樓市調控措施紛紛出臺,對家裝等房地產下游產業的后續影響成為機構調研的重要內容。
房地產市場曾經創造了無限的財富神話,不斷有人借著房地產的造富列車平步青云,實現了個人的財富夢想,鼓動著更多的人投入到房地產這個造福列車。可是,幾十年過去了,這個思路還行得通嗎?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在論壇演講表示,從統計數據來看,房地產市場有哪些新的趨勢?第一,成交量確實在下滑,熱點城市的需求短期內受調控的政策抑制,重點城市每周成交量的走勢開始呈現有一定的回落……
房地產稅是對房產與地產所征的稅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改革的核心在于合并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如此看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確實是專治各種不服。羅伯特·希勒構建過“崩盤信心指數”,如果針對中國房市也有這么一個指數,那這個數字現在恐怕是幾近于無了。但令人沮喪的是,該指數基本是市場的反向指標,更悲催的是,這種市場負反饋還有放大機制。
根據北京的限購政策,外地人在京需連續5年(含)以上在本市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限購1套住房。此前關于納稅記錄的認定,是5年期間,每年至少一次納稅記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