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份,房地產市場降溫趨勢仍在延續。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總體延續略降態勢,同比漲幅繼續回落。相比新房,二手房降溫更為明顯,其中又以一線城市環比降幅最高,同比漲幅回落最多。當月,一線城市二手房房價環比下降0.4%,同比上漲6.7%,漲幅較上個月回落1.0個百分點。
談及房價緣何“遇冷”,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談到,近來,資金鏈偏緊疊加債務到期壓力,促使開發商加大力度打折促銷。另外,從需求端來看,部分地區二手房放貸周期較長,也影響了部分需求。隨著后續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市場情緒逐漸緩和,二手房房價下跌幅度可能減緩。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夏丹表示,政策層面正在釋放防范風險、保障剛需的信號,預計后續房地產企業資金面緊張的狀況將得到緩解,居民獲取中長期貸款的難度也將有所降低。但房地產調控態勢總體并未放松,預計11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市場成交情況仍難言回暖。
70城中64城二手房房價下跌
10月份,各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繼續降溫。從環比來看,二手房降溫趨勢更加明顯。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持平;二手住宅銷售價格下降0.4%,與上月相同。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2%;二手住宅銷售價格下降0.3%,降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均下降0.3%,降幅比上月均擴大0.1個百分點。
從同比來看,各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雖未出現負增長,但同比漲幅均較9月份繼續回落。其中,一線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房價漲幅最高,分別為5.0%和6.7%,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3和1.0個百分點。
“二手房房價先于新房降溫,在今年8月份開始出現微弱下跌現象,目前已連跌三個月。并且,從環比跌幅和同比漲幅來看,降溫力度也要大于新房。”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
據梳理,70個大中城市中,新房和二手房價格上漲的城市數量減少,下跌城市明顯增多。10月份,新房房價環比下跌的城市為52個,較9月份增多16個,5個城市價格持平,13個城市價格上漲。二手房房價環比下跌的城市達到64個,較9月份增多12個,2個城市價格持平,僅4個城市價格上漲。
投資端增速繼續放緩
從全國商品房銷售情況來看,1至10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增速較1至9月均出現下滑。同時,房地產投資端增速也繼續放緩。1至10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4934億元,同比增長7.2%,較1至9月放緩1.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8%,較1至9月放緩0.4個百分點。
夏丹表示,前期房地產金融政策嚴調控影響顯現,疊加個別房企出現信用風險事件,制約了房企擴大開發投資的意愿和能力,主要表現在房屋開施工情況低迷、土地購置力度不及往年等方面。
具體來看,1至10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66597億元,同比增長8.8%,兩年平均增長7.1%,增速仍在下滑。其中,國內貸款20148億元,下降10.0%。民生銀行高級研究員王靜文表示,個別大型房企風險暴露引發關注,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風險偏好下降,疊加供應商墊款意愿降低,消費者觀望情緒加重,多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房地產融資偏緊。
值得關注的是,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已于9月底召開房地產金融工作座談會,指導主要銀行準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效果在10月房企資金面表現中或有表現。”夏丹表示,盡管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速延續了從年初以來的下滑態勢,但回落速度較此前趨緩,自籌資金和個人按揭貸款增速下滑幅度均較此前明顯減緩。
防風險、保剛需仍是調控關鍵詞
近期,更具有針對性的監管政策相繼出臺。北京、青島等多個城市發布通知,要求商品房預售資金應全部存入專用賬戶。11月14日,北京市住建委發布《北京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辦法(2021年修訂版 公開征求意見稿)》,明確商業銀行在各主管部門監督指導下,開展預售資金監管工作,承擔監管主體責任。預售項目發生質量事故的,或會被暫停資金支取。青島市住建局在文件中表示,未開立監管賬戶并簽訂預售資金監管協議的,不得核發《商品房預售許可證》。
十九大以來,中央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加快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有效防范化解了房地產金融風險,推動了房地產市場和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作書面致辭時指出,目前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個別問題,但風險總體可控,合理的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整體態勢不會改變。
專家普遍認為,結合近期房地產市場監管動態來看,防風險、保剛需仍是主要關鍵詞。一些房價下跌壓力較大的城市可能邊際調整房地產監管政策,但“房住不炒”的政策總基調并沒有改變。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