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5日,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繼續緊盯房地產金融風險,對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按揭貸款繼續實行審慎的貸款標準,特別是帶有投機性的開發貸、個人房貸要嚴格加以控制。
這個講話難免會讓很多人感到意外,之前認為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國家在房地產調控方面可能會有所松動,并通過提升樓市的溫度來刺激經濟?,F在來看,這些想法有點天真。
眾所周知,從1998年房地產開始取消福利分房,房地產逐漸市場化至今的20年間,房價飛速上漲,在居民家庭當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我們可以把過去20年的房價上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98-2008年,這一階段雖然房價上漲很快,但購房資金主要來源于自有資金、親朋好友借貸等。這一階段一個特征是居民部門債務上升得很慢,家庭資產從現金或存款轉化成了房產。
第二個階段是2008年-2018年,由于上階段的居民購房消耗了大量的存款,因此在房價節節上漲的背景下,居民買房的資金來源于負債,也即銀行貸款。央行數據顯示,2008—2017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從3.0萬億元飆升至21.9萬億元。結果導致居民部門的負債率快速上升,2017年末,我國住戶部門債務余額40.5萬億元,同比增長21.4%,較2008 年增長7.1倍。
居民負債快速上升的表現是房價顯著上升,同時拉動了經濟的增長,這10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與其說是來源于增量貨幣,還不如說是居民負債。
我很早以前就專門說過,對于一個家庭、一個企業、一個國家而言,合理的負債對于個人收入增長,企業發展壯大,國家經濟增長是非常有益處的,但是如果超過某一個度,不僅不能起到正面效果,反而可能會是反作用。
2017年末,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債務余額/GDP)為49.0%,雖然低于國際平均水平(62.1%)。但是有幾點是需要關注的。第一是上升的速度太快,2008年末,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為17.9%,但2017年末已經達到49.0%。第二是和同類國家比較來看,我國居民部門杠桿率還是偏高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平均水平是39.8%。第三是房貸占個人可支配收入比重太高,限制了居民的消費能力。2017年末中國房貸收入比(個人住房貸款/可支配收入)是60.5%,短短10年的時間里上升了37.9%。
房貸占比過高容易產生金融風險,很簡單,如果居民的錢都用來買房了,甚至形成大量的負債,那么將會嚴重限制居民的消費能力,不利于經濟增長。其次,如果房價下跌,銀行抵押品價值下降,居民還不了錢結果就是銀行大量壞賬,影響金融穩定。
所以現在提出“抑制居民房貸過快上漲”,特別是有投機性的開發貸、個人房貸要嚴格加以控制。意思就是說未來剛需買房、剛需房貸應該還是傾向于支持的。但是對于投機性購房應該會嚴格限制。
對于這兩者我們繼續用數據說話,1、今年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是3.23萬億,居民部門貸款是9898億元,占比是31.27%,這個占比數值上看雖然不低,但是相比原來的50%甚至90%以上已經有很大的回落了,可見監管層在抑制居民房貸過快上漲上有一定成效。
2、而在開發貸方面,2018 年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 10.19 萬億元,同比增長 22.6%,增速比上年末高 5.5 %。可以看出2018年開發商在銀行貸款方面還是比較容易。但是如果按照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帶有投機性的開發貸、個人房貸要嚴格加以控制”的要求。我想2019年房企的日子應該也不會好過。
總之,通過近期監管部門一系列表態來看,2019年市場的熱點在股市,股市的大事會頻繁出現,人們對股市的關注也會提高,但并不意味著股市有大行情,經過07年15年那波大牛市,我們應該也能明白,股市上漲的速度越快,幅度越大,其實風險越容易累積,目前的股市反彈應該會有,但牛市有點難。
而在樓市方面,增量資金難以進入的情況下,樓市會繼續入冬,2019年的樓市可能會比較平淡,難漲難跌,而這或許就是大家所希望的。
來源:小白讀財經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