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全球城市
北京,廣州,上海,深圳
北上廣深是一直以來的對一線城市的稱呼,現在的他們也具有稱為全球城市的實力。
北京作為首都有著先天優勢,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廣州是中國對外貿易大港,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最重要的港口, 有“千年商都”之稱,加上外國人士眾多,也被稱為“第三世界首都”;
深圳,因為改革開放的春風由一個漁村變成現在的全球城市,深圳制造、深圳創造已經開始代表中國走出國門;
上海,中國的經濟中心,GDP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僅次于日本東京,上海亦是全球著名的的金融中心。
中國自從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后,與各國在經濟貿易、社會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的互通日漸頻繁,所以需要越來越多的像北上廣深這樣的中心城市承擔起相應的城市交流合作的使命。
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正在引領京津冀、長江三角區、珠江三角區邁向全球城市體系的最前沿。可以說,全球城市,就是一個國家的門面,招牌。
11座國家中心城市
天津,重慶,沈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杭州,青島,鄭州,廈門
東北:僅有沈陽一城
國家中心城市,東北入圍僅有沈陽一座城,中國的老工業基地和大糧倉還要繼續加油。
沈陽雖然這幾年有點沒落但是原本的底子和實力畢竟還是強悍,如果在新一輪改革中能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必能真正意義上振興東北。
華北:天津&青島
天津雖然離北京很近常常被壓制,但是因為其港口優勢和直轄市的定位在發展上也是直逼一線城市;
青島的入圍可能讓人覺得有點意外,但其早就是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入圍畢竟也有其道理。
中部:武漢&鄭州
武漢作為九省通衢,長江經濟帶的腹地入圍自然情理之中;
鄭州最近的發展也是可圈可點,地理位置良好,輻射范圍也廣。
西北:西安
雖然西安實力也有點欠佳但是畢竟也是西北王,每個區域至少也得有一個中心城市帶動發展,在西北,西安理所當然入選。
西南:成都、重慶
重慶在很早便是已經確定得國家中心城市,其直轄市的身份,地處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的節點,最近幾年經濟增速更是傲視全國。
成都被稱為中華第四城,其航空、領事館數、大區機構等都是僅次于北上廣,西部地區甚至中西部地區的大區機構大都是在成都設立,可見其優勢。
成都與重慶的雙雙入選讓人驚訝,畢竟相聚300公里誕生兩個中心城市其各自腹地輻射肯定會重疊,并且原本川渝本是一家,但是其實又并不意外兩座城市都是有著國家中心城市的條件,成渝城市群更是國家級城市群,有兩個國家級城市帶動必定會綻放光彩。
華東:杭州、廈門、南京
G20峰會選擇在杭州就可以看出杭州的實力不可小覷;
廈門的入圍同樣可能有點讓人意外,但是廈門是海峽兩岸發展的重要城市;
南京自然實力在此,不管是經濟還是科教都有著很強大的實力。
什么是國家中心城市?
所謂國家中心城市,是指處于中國城鎮體系最高位置的城鎮層級。肩負重要發展職責、作用,這樣級別的城市要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等多方面的表現。
中心城市應具備的發展特征、功能:
一是國家組織經濟活動和配置資源的中樞;
二是國家綜合交通和信息網絡樞紐;
三是國家科教、文化、創新中心;
四是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五是國家城市體系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塔尖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所必須具有的五大功能:綜合服務功能、產業集群功能、物流樞紐功能、開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
此外,中心城市還擔負著帶領區域內其他城市發展的職責,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縮小地區間發展水平的差距。
廈門為什么可以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的同時,也為廈門成為中心城市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作為“一帶一路”的樞紐型城市,廈門未來的“中心性”特征明顯。在中國海西城市群中,廈門具備著較大的優勢。
“海絲”核心區
進入經濟新常態階段,中國將從過去積極利用全球化向積極主動參與全球化轉變,“一帶一路”倡議和“走出去”戰略都是重要體現。
廈門處于“海絲”核心區,“在中國經濟發展的下一個階段,廈門在‘走出去’參與全球化中同樣扮演重要角色。”
同時,作為閩南文化藝術重鎮,廈門在區域情感上也能在漳泉乃至臺灣之間形成一個中心樞紐。很明顯未來廈門還將繼續承擔中國最重要的對臺交流聯系之一。
中國11個城市GDP過萬億 誰是下一個?
1月10日,南京市市長繆瑞林在南京市第十五屆人代會上披露,預計南京市2016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450億元,首次突破1萬億大關。南京成為江蘇省第2個、中國第11個GDP突破萬億的城市。
在南京之前,全國有10個城市躋身GDP萬億俱樂部。數據顯示,上海在2006年率先突破萬億關口,2008年和2010年,北京、廣州相繼過萬億,2011年,深圳、天津、蘇州、重慶一同殺入萬億俱樂部,中西部的重鎮武漢、成都則在2014年攜手跨入。2015年,杭州市的GDP也超過1萬億。
算上南京,11個GDP萬億城市的經濟總量相當可觀。由于2016年全年的經濟數據還沒有發布,以2015年的數據為例,2015年上述11座城市的經濟總量合計為171777.67億元,根據國家統計局于近日的最終核實,2015年全國GDP現價總量為689052億元,這11座城市,占到全國GDP總量的24.93%,接近1/4。同時,上述大多數城市在2015年經濟增速都高于全國水平的6.9%。
11個萬億GDP城市,都是在本地區乃至全國具有極強的輻射和帶動能力的中心城市,即便是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2016年,也有不俗的表現。據各城市2016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除北京和上海的經濟增速為6.7%,與全國經濟增速持平外,其余9個城市都高于全國水平。以此推算,2016年全年,這11個城市的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例將會更高。
下一個萬億GDP城市是誰?
梳理發現,11個萬億GDP城市,大部分位于東部沿海,只有重慶、成都、武漢位于中西部省份,這也符合中國的經濟“東強西弱”的格局。那下一個,或者下幾個萬億GDP城市,又會誕生在哪?中新經緯進行數據分析發現,青島2016年GDP或能突破萬億大關,無錫、長沙、寧波、佛山4個8000億經濟體量的城市,將在未來入圍。
據青島市統計局數據顯示,青島市近幾年經濟保持較好勢頭,2012年、2013年經濟總量連續突破7000億元、8000億元關口,2014年沉寂一年后,在2015年增長至9300.07億元。青島的GDP在2016年達到1萬億,并成為中國第12個萬億俱樂部城市的成員,或許能夠實現。
據2015年中國各個城市GDP數據統計,經濟總量在8000億元的城市有4個,分別為無錫、長沙、寧波、佛山,分列當年中國城市GDP總量的第13-16位。那這四個城市能否在2016年拿到萬億俱樂部的門票呢?
數據顯示,無錫和長沙2015的經濟總量分別為8518.26億元、8510.13億元,相差極小。由于長沙的經濟增速快于無錫,長沙2016年前三季度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無錫,以此推算全年,若無意外,長沙的經濟總量排名或能再升一位,位列全國第13位。
無錫和長沙2016年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速為7.5%、9.1%,兩座城市或許能在2016年站在9000億元的關口,GDP突破萬億,可能性并不大。但可以預見,未來兩三年內,無錫和長沙GDP過萬億,也值得期待。
寧波和佛山的經濟總量在2015年跨上8000億元的臺階,或許能夠跟隨無錫和長沙的腳步,在未來幾年順利成為GDP過萬億的城市。加之兩城市都位于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經濟潛力不容小覷。
中國四個城市進入全球最佳房地產投資地前五名
據外媒報道,中國在經濟增長、教育和生產率超越西方后,在房地產方面也位居榜首了。在一項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中國的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4座特大城市進入前五名,并包攬了前四,而美國的紐約是除了中國之外唯 一進入了前五的城市,其排名由之前的第二降至第五。
雖然前十的席位基本被中國和美國的城市占據,但實際上,在紐約之后的排名以北美城市為主,在前30名中有17座美國城市。據悉,排名靠前的城市不僅僅只是房價高,教育、醫療等其他因素也都納入了參考范圍,另外據業內權威人士分析稱,可支配收入(人們用于非必需品的金額)是拖中國城市后腿的唯一因素。
中國包攬全球最佳房地產和最具前景投資地前四看似風光無限,但背后依然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當前中國的房價與老百姓的購買能力是不相匹配的,很多家庭為了買房,甚至需要傾盡積蓄,背負沉重的房貸。另外,2016年以來全國房地市場熱度不減,熱點城市房價高居不下,樓市風險不斷加劇,這讓很多的中國人還是只能望“房”興嘆,未來中國樓市的調整之路將是漫長而艱辛的。
來源:臺海網、中新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