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租賃崛起》報告分享會上,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領如是說:
在中國房地產發展的近20年時間里,新房一直是主角,近兩年二手房市場和中介機構快速發展,而未來5-10年,我相信處于上升周期、規模最大的、與消費者關聯最緊密的會是租賃市場。
報告中一組數據引人注目:
預計到2025年,中國租賃市場規模將從現在的1.1萬億元增長到2.9萬億元,到2030年將會超過4.6萬億元。
租賃市場的巨大潛力,催生品牌公寓的快速發展,在未來租賃市場格局中,品牌公寓將占據半壁江山。
同時,規模是品牌公寓盈利的關鍵,而運營能力是核心競爭力所在。
5萬億租賃崛起2025
在去庫存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大背景下,住房租賃市場已經獲得較多的政策支持。
2016年5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措施,推進新型城鎮化滿足群眾住房需求。會議指出,實行購租并舉,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于加快改善居民尤其是新市民住房條件,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
但是,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目前國內的租賃市場發展非常不充分。楊現領分析認為,從租房市場規模與房屋交易市場規模來看,2016年中國的房屋交易市場應該會超過15萬億元,其中包括約10萬億元的新房交易市場和5萬億元的二手房交易市場,但是租房市場的租金規模只有1萬億元,是整個房屋交易市場的7%。
與此同時,美國2016年房屋交易規模應該在1萬億美元左右,其中90%是二手房,10%是新房。而租房市場的規模高達5000億美元,是整個交易市場規模的50%。“所以可以看出,中國租房市場的發展是非常不足和滯后的。”楊現領說。
在此情況下,鏈家研究院推出的《租賃崛起》報告表明:未來中國住房租賃市場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5-10年,房地產行業中處于上升周期、規模最大的將會是租賃市場。
“未來3-5年,中國將有約2億人進入租房市場,租金規模將超過1.5萬億元,中國未來的租房市場空間巨大。”楊現領表示。鏈家研究院近期推出的《租賃崛起》更是預測,未來十年,我國租房市場租金GMV(成交總額)將接近3萬億元,租賃人口近2.3億人,到2030年,租金GMV將達4.6萬億元,租賃人口達到2.7億人,一線城市租金GMV將超萬億元。
541市場格局機構·市場·分享
政策紅利的支撐、國內租賃市場發展的不足,導致房屋租賃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近兩年,包括自如、you+、魔方公寓等在內的品牌公寓快速發展。未來,租賃市場將形成新的格局。
目前,品牌公寓的滲透率還是非常低的。以北京為例,目前大約有120萬套的租賃住宅:
種類比例
1通過中介交易的普通租賃40%
2二手房40%
3業主直租即C2C10%
4品牌公寓10%
楊現領分析認為,“4411”是目前北京房屋租賃的市場格局,未來會變成“541”的格局:
50%機構化的管理
40%租賃市場
10%的房屋分享
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二房東市場走向品牌公寓管理規范市場,政策文件叫“發展市場化、規?;I化的經營租賃機構”,未來這些機構會成為市場主導性的力量,能占據50%的市場規模。這對于品牌公寓而言,是很重要的發展機會。
目前,在品牌公寓市場中有兩種模型:
第一種是整棟模型,即集中式公寓。比如you+、魔方公寓等,這類公寓通過整租物業裝修改造后進行出租。
第二種是分散式公寓,如自如、優客、青客等,分散式公寓房源來自于業主,機構收取房屋一般簽約3-5年,通過不同程度的裝修之后再出租。
實際上,整棟式跟分散式兩個模式的差異在于:集中式的便于管理,分散式便于獲取房源做大規模。具體來看,集中式公寓規模效應臨界點相對比較低,做到2萬-3萬間的時候,會大量分擔機構管理成本、后臺成本,改善盈利狀況。但是,分散式公寓規模效應臨界點相對較高。
競爭核心運營能力土地·成本·運營
未來租賃市場規模巨大,各路資本、開發商也開始進軍房屋租賃領域,未來行業會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格局。楊現領認為,決定一個品牌能否立足的關鍵在于成本控制及運營管理的能力。
目前,不少開發商開始拿地持有做租賃,萬科最新競得的北京市海淀區兩宗全自持住宅地塊就是代表。盡管開發商進入租賃市場本身有著資金、建造、裝修等多重天然優勢,但目前國內開發企業在租賃公寓方面的問題并不在此,成本管控和運營管理才是核心關鍵。房企在開發銷售類產品時習慣以快周轉為最高目標,當持有運營時,需要考慮的卻是完全不同的問題。如何在兩個平行的領域都走得通,是想要涉足持有租賃領域開發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轉載自北京商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