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2015年度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審計結果公告發布,公告顯示,我市去年土地收入超1000億,但新建房地產項目“加改擴”違建現象仍有待加強監管,且有超七成產業用地沒按時竣工。市審計局要求有關部門加強監管,推進對違建和延期開工竣工行為的處罰執行力度。
深圳市土地財政占比不足15%
審計公告公布,去年在土地供應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我市土地出讓收入達1081.72億元,扣除各區(新區)地價收入分成后,市本級土地收入為762.31億元。
分析認為,這與我市去年土地交易市場活躍,商住用地需求旺盛,土地成交有較高溢價直接相關。不過,按去年深圳公共財政收入7240億元計,我市土地財政占比不足15%,大幅低于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土地財政依賴度不高。
本次審計結果表明,我市國有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總體規范,土地整備和城市更新有效拓展了我市發展空間,增強了城市發展潛力;查違力度加大,違法建筑新增勢頭得到控制。
樓盤“加改擴”違建有待強化監管
審計部門對已經入住的部分樓盤實地觀察發現,一些新建房地產項目通過增加入戶花園、錯層陽臺等方式,或利用六米層高以及建筑外層結構連板等結構特點,待規劃驗收通過后再進行加建、改建、擴建,有個別樓盤的部分戶型加建改建面積甚至已經超過規劃驗收建筑面積的30%。
審計報告認為,這種利用“贈送面積”或者“偷面積”進行“加改擴”的行為,不僅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導致實際容積率超過批準規劃,而且少繳了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同時,也扭曲了房地產市場價格,造成因少計實際建筑面積而虛增了房屋單價。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5年全市共發生違建產權鎖定998項。審計抽查發現,存在“加改擴”現象的樓盤并未受到轄區查違部門的有效監管,表明我市對新建房地產項目違建監管工作有待加強。
經統計土地監察內網2013至2015年3年間的違法建筑案件辦理情況發現,市監察支隊3年來立案419件,已經辦結案300件,結案率為71.5%,仍在處理處罰階段未辦理結案手續的案件有38件,占案件總數近9.06%。違法建筑案件執行落實仍存在不足。
市審計局要求市規劃國土委加強推進違建案件的執行,強化對新建房地產項目“加改擴”違法行為的監管,加大對“加改擴”違建行為的處理處罰力度,有效制止違法建筑的產生。
超七成產業用地沒按時竣工
審計部門對2011年、2012年通過招拍掛方式出讓的82宗產業用地開竣工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在土地出讓合同規定時間內開竣工的項目比例偏低。其中,未按土地出讓合同約定時間開工項目35個,占43%;未按土地出讓合同約定時間竣工項目58個,占71%。甚至有一些項目延期超過3年。
調查發現,對于延期竣工項目,違約金占地價的比例僅為1.53%,處罰力度不足,違約成本低。對實際逾期2年完成地上建筑物的項目,按照約定,應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沒收地上建筑物、附著物。但有關部門僅收取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20%作為違約金,并未收回土地使用權。由于處罰力度明顯低于規定,不利于推動產業用地項目及時開工、按時竣工。
審計報告要求有關部門加強對已出讓土地建設項目的管理,加大對延期開工、竣工行為的處罰力度,綜合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手段推動建設項目按期開發投入使用。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