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電子化學品關鍵核心材料光刻膠的自主化率僅5%左右,其他關鍵品種如電子特種氣體等的自主化率也僅30%左右。新材料已成為制約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短板之一。”
這是在近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與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紹興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工信部一位官員對我國新材料行業現狀表達的擔憂。他透露,接下去將完善政策體系,研究制定促進新材料推廣應用的有關政策,盡快啟動“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重大項目,加快設立產業基金,繼續推動已有政策落實。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潘愛華在論壇上表示,由于長期存在基礎研究不夠、企業融通不夠、產用結合不夠、要素聯動不夠等問題,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一直滯后于裝備制造,重大裝備、重大工程往往最后才能確定材料方案,“等米下鍋”的現象非常突出。
為加快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他提出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二是要聚焦關鍵領域,著力提升短板化工新材料自給率與工藝技術水平;三是要加強應用技術開發,加快培育新產品市場。
“工信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對新材料產業的培育發展高度重視。”潘愛華表示,除了前述完善政策體系的舉措外,工信部還將加強統籌協調,繼續完善領導小組協同推進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不斷調動地方和企業積極性,促進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同時,要強化行業支撐,完善重點平臺的總體規劃和布局安排,加快推進平臺建設。
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介紹說,當前,我國化工新材料無論是供應總量還是產品結構,都無法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嚴重依賴進口彌補國內快速增長的市場,總產值對外依存度不低于40%,高端產品依賴度更高。為此,聯合會受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委托正在開展“化工新材料進口研究”“發展化工新材料政策研究”“2025石化工業投資方向研究”“國際化工新材料比較研究”等重點課題的研究工作,努力為行業和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和支撐。
來源:上海證券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